“是否忠心,且待查实后再论。”萧长瑜冷冷打断双方争执。他目光如电,扫过众人:“无论是谁,只要敢与叛敌为伍,便是朝廷的死敌,绝不宽恕!”
一句话震慑全场,帐内一片寂静。
散会后,萧长瑜将额尔敦和阿木尔留在帐中,详细布置了对准噶尔可能进犯的防御计划,同时命人暗中监视巴图尔台吉的一举一动,以防他里应外合。
阿木尔皱眉问道:“将军,若真查实巴图尔台吉叛变之事,咱们该如何处置?”
萧长瑜神情冷峻,语气笃定:“若他敢叛,便即刻处置,以儆效尤!”
额尔敦点头道:“将军果断,咱们喀尔喀部必定全力支持。”
夜深人静时,萧长瑜独自坐在营帐中,手中把玩着一枚刻有“定北”二字的令牌,这是康熙帝亲赐的兵符,象征着他此行的使命与责任。他望着案上的地图,眉头紧锁。
北疆的局势愈发复杂,不仅有准噶尔的威胁,还有程家、杨家在东北部的蠢蠢欲动,更有白莲教的煽动,使得民间动荡不安。
他长叹一声,低声喃喃:“乱世用重典,情义容不得半分。”
就在此时,帐外传来亲兵的禀报:“将军,京城急报!”
萧长瑜接过信件,迅速拆开。信中提及程家、杨家已秘密联络白莲教,一旦北疆战事稍有不利,他们便会联合反清势力起兵叛乱。此外,顾明书与李默宁的恩怨竟成了江湖中人议论的焦点,甚至牵扯到了朝廷派系之争。
萧长瑜看罢,眉头紧皱。他将信件放入火盆中烧毁,心中却愈发沉重。
他低声自语:“漠南蒙古诸部尚未安定,东北又有内乱之兆,偏偏此时朝廷内外皆不稳。看来,我得加快步伐了。”
萧长瑜随即传令,将漠南的防御部署再度调整,并派出信使,向康熙帝请示增援事宜。同时,他决定亲自前往科尔沁部,探查巴图尔台吉的真实意图。
次日清晨,萧长瑜启程前往科尔沁部。他身披铁甲,纵马疾驰,眼神坚毅而冷峻。
漠南的风愈发刺骨,但他的心却更为冰冷。他深知,眼下所面临的每一步,都关乎大清的安危。而他,甘愿成为那柄利剑,斩断一切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