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好眼力!”老工匠闻言抬头,“这是上个月才改的,说是能让风更顺。”
"是谁改的?"徐光启急问。
老工匠往角落一指:"喏,就是那个叫薄珏的小子,在那边锉铁锚呢。"
徐光启连忙让人去叫薄珏。
不多时,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快步走来,粗布短褂上沾着铁屑,手里还攥着把锉刀,见了众人连忙拱手:
"小子薄珏,见过各位大人。"
徐光启指着风箱上多出来的杆件:"这杆件是你加的?"
薄珏忙点头:“正是小人加的。”
“你为何要加它?”徐光启追问。
“为了让风箱送风更稳定,”
薄珏脸微红,从怀里掏出张草图,
"小人见风箱抽气时,总有股风往回倒,便给风箱加了个可以跟着活塞杆前后移动的阀门,我叫它滑阀。”
“这个杆件就是滑阀杆,滑阀在滑阀杆的带动下与风箱活塞杆一起做往复运动。”
他指着草图道,
“先生请看,这是滑阀式,下面中间这个是风箱的进风口,两侧是出风口。”
“活塞杆外拉时,联动滑阀内移,中央进气口通,外侧出风口鼓风,内侧出风口封闭;”
“活塞杆内推时,联动滑阀外移,中央进气口通,内侧出风口鼓风,外侧出风口封闭。”
“如此一来,风箱便可通过滑阀与活塞运动同步,实现无间歇切换气流通道,解决风舌头漏气的毛病。”
徐光启捧着草图,指尖在图上的阀门结构处反复摩挲,眼睛越来越亮:
"这般利用活塞的移动控制气流进出的方向……这正是……"
徐光启猛地抬头,声音都有些发颤,
"你可知这结构的用处?若把它用到蒸汽机上,或许能让蒸汽从两边交替推动活塞!"
薄珏一愣,随即眼睛亮了:"这样一来,蒸汽机的力道可就更大了!"
“没错!”说着徐光启就给他细细解释了风箱式蒸汽机的构想。
"想不到滑阀竟有这般妙用!”
听完徐光启的解释,薄珏激动得攥紧了锉刀,
“小人只是想让风箱鼓风更稳定,没想到能帮上先生的大忙!"
他忽然想起什么,拱手问,
"还未请教先生尊姓大名?"
"老夫徐光启。"
薄珏惊得后退半步,手里的锉刀当啷掉在地上,
"竟——竟是徐先生!学生在江南时就听说先生精于格物,造仪器、算历法——”
“可先生不是阁老吗?为何会在永明镇?”
徐光启面色一沉,摆了摆手,叹息道:
“我两年前就冠带闲住了,听说这里倡实学,重实业,我便过来做事了。”
“你是哪里人,为何会来到永明镇?”
“学生是浙江人,自幼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