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道:“那儿臣先告退!”
说完,带着孩子离开了房间。
包拯道:“太后不知有什么话要对臣言?”
“包卿,不,现在应称你为王爷才对。”太后皮笑肉不笑地道。
包拯心里猛然一怔,太后用这样的口吻和他说话,显然心里对他已经有很大的成见了。
要不然的话,怎么会突然用“王爷”这样的敬称。
弦外之音,似乎就是在说,他现在翅膀硬了,当王爷了,了不起了。
包拯面色一苦:“太后,包拯在皇上和太后面前,永远只是臣子。”
太后道:“包大人既然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何以非要让皇上变动太祖法制,乱我赵家天下!”
包拯心中一阵无语。
他其实一直都清楚,变法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顺风的,必然会阻碍重重。
若是这话从士大夫的嘴里说出来,他不会在意。
然而从太后嘴里说出来,要说他心里一点不心寒,那是骗人。
毕竟他为赵家已经做得够多的了!
“太后何出此言,臣一心为国,拳拳之心,天日可表。”
太后道:“哀家没有怀疑过你的忠心,只是无法理解,你何以要动太祖定下的国策,这不是要坏赵家的江山社稷,又是什么,哀家百思不得其解,想给你讨一个合理的说法。”
唉……
包拯暗暗叹气。
真心觉得累。
“臣若是没有猜错的话,太后想必已经去找过皇上。”
包拯说完,上下打量着太后的反应。
见太后只是点了点头,却没有说话,包拯就知道,太后在皇上那里碰壁了,心里反而有些高兴。
这就说明,皇上已有变法的意思了。
要不然的话,太后也没必要多此一举,来询问他这个臣子。
而且,太后在皇上那里只是听了一个囫囵的答案,没能全然理解变法的中宗旨。
面对太后,包拯不得不再此费口舌解释:“太后,臣之所以立主革故鼎新,并非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富国强兵,因为大宋疲敝已久,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
太后道:“崇文抑武,士大夫和君王共天下,此乃太祖皇帝定下的国策,包卿何以如此胆大妄为,怂恿皇上违背太祖遗训,此乃大逆不道。”
包拯心中哭笑不得。
若换做是刘太后的话,兴许不会如此迂腐吧!
“太后,从古至今,就没有不变的法。”
“上古时期,刀耕火种,社会出于奴隶制度。”
“而社会发展至今,奴隶被解放。公天下也变成了家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