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看到年少失祜的颜真卿,感性的人悄悄摸起了眼泪:
老天怎么这么不长眼啊,何必对一个孩子这般残忍啊!
不过这少年也真是争气啊,年纪轻轻的就考中了进士,可惜他的母亲是个没福气的,好不容易自己拉扯长大的儿子考上进士了却撒手人寰!
这样为老百姓的好官咱们怎么就碰不到呢,看看管理咱们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我说,颜大人哎,你们颜家不行啊,看咱们这未来的大书法家从小清苦啊!”
好事者不怀好意地挑事,颜师古装作没听见,脸色不变。
颜师古看着从孙子那凄惨的身世也是替他难过:我的从孙子呦,你的命怎么记这般苦啊!
不行,等回家了要吩咐下去,从孙子那一支族里面要重点照顾,可不能让咱从孙子受苦了。
别以为我不知道,这些人心里面羡慕着呢!
【然而,这位有能力的年轻文官,很快成为杨国忠的眼中钉。
四年时间里,他被两度调离中枢。
45岁的颜真卿孤身匹马上任平原太守。
公元755年,大唐的江山摇摇欲坠,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兴师造反。
河北诸郡只有颜真卿的平原防守严密,他率领河北义军对抗叛军,被17郡推为盟主,河北神陆一度光复。
安禄山的叛军浩浩荡荡的进逼中原,围攻常山。
颜真卿的侄子颜季明被叛贼残忍擒杀,兄长颜杲卿也被押赴洛阳,最终遇害。
“父陷子死,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谁为荼毒?!”
在收复了常山之后,颜真卿派人去寻找侄儿的尸首,却只找回了一个头骨。
他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写就了《祭侄文稿》,全文多处涂抹,一气呵成,见者无不潸然泪下。
父母早亡,兄侄惨死,50岁的颜真卿极度孤寂。】
[这也太惨了,一家子人一个个地离他而去!]
[世界上有恶人,也有颜真卿这样的伟人!]
[颜文忠公,一片丹心,书尽大唐之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