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比较好奇的是,石介指责西昆派词人是在坏圣人之道,那么婉约派词人的那些莺莺燕燕之辞难道不是更有资格坏他的圣人之道吗?但是,石介不这样看,他对婉约派的宗师级人物晏殊和欧阳修却是大加赞赏。
有鉴于石介是当时的学术界泰斗级人物且他又在太学任教,因而他的这一套学说和看法在当时影响极大,以至于在当时的太学院里西昆体诗词以及杨亿和刘筠这些西昆派词人都是不能提及的,而佛道的学说和思想在太学里更是属于禁忌话题。
怎么样?通过石介我们是不是能够瞬间联想到理学家们那一张经典的“满嘴仁义道德、世间唯我独尊”的正人君子形象?单从这方面来说,程氏兄弟和朱熹把石介奉为理学的祖师爷绝对没有乱认祖宗,他们在根上就是一体的。
我们这里不准备对石介的思想和学说进行长篇大论地分析和讨论,之所以要在这里提到他只是因为我们想说一说他在官场上的一些作为。石介此生最大的成就无疑是在学术领域,但学术成就这个东西并不能让他衣食无忧,他的本职工作还是做官。我们借此机会看看这位伟大的理论家在将理论联系实际的时候会有怎样的精彩表现。
石介第一次出彩是在赵祯刚刚亲政的时候。在那段时间里,雄性荷尔蒙无可抑制的赵祯整日流连于后宫且饮酒无度,甚至还通宵达旦地与歌舞鼓乐为伴。为此,石介上疏把赵祯给狂批了一顿,他在奏疏里根本没给赵祯留面子,甚至直斥赵祯就是个酗酒好色之徒。赵祯虽然没整他,可他在赵祯心里的这个目无君上的恶劣印象却是由此留下了,这也导致石介这一辈子都没有在官场混出个模样来,他最高也就做到了个国子监直讲,放今天顶死也就是中央政法大学或者是北大的一个教授。
石介虽然在仕途上被赵祯刻意打压,但这并不能消磨掉他对国事的热情和关注。忠君爱国且要以天下为己任,这是儒家学子和士大夫们的立身格言,石介自然也不例外。公元1039年,石介因父丧而回到老家丁忧,这期间宋夏战争爆发,整日忙碌于田间地头的石介曾作诗一首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平生读诗书,胸中贮经纶。薄田四五亩,甘心耕耨勤?依锄西北望,涕泪空沾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