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受禅仪式,本来袁熙不想搞的。
可是架不住,众臣的要求,而且还要在禅让仪式上确定很多东西。
例如国号、年号、国都等等。
最关键的是,袁熙当了皇帝,吃了最大的肉,得给身边的臣子们喝汤啊!
大赦天下是自然,大肆封赏也得跟着。
就连大汉太后伏寿和大汉皇帝刘懿这两位“汉室余孽”都得有赏赐的。
因此,在朝堂上,讨论最为激烈的反而不是国号、年号等标志性的事务,反而是封赏爵位等更加实际的东西。
特别是异姓王,到底能不能实行的问题。
“我觉得这事儿就该仿照汉制,异姓不得封王,否则共击之!”袁熙很难相信这话是从司马懿嘴里蹦出来的,但是事实就是他最反对异姓王,特别是给刘懿这个汉室皇帝封王。
“其实汉初是有不少异姓王的,可惜都出现了反叛的现象,汉高祖刘邦才清除了异姓王,而且立下规矩!”诸葛亮倒是无所谓,说出了他的观点。
其实,封不封异姓王这件事,并没有什么大问题。
但是袁熙一心把之前东汉留下的爵位制度改掉,这就牵扯到封赏的爵位大小,而东汉只有刘姓可以封王,自然不会操心这种事。
“我已经想好了,异姓王还是会封的,但是关内十三州不封,只封其他地方,而且第一个我都想好了?”袁熙直接在内部会议上说了出来。
众人看着袁熙,有点诧异地看着他,等待袁熙的答案。
“就是三韩地,大燕帝国的第一位异姓王会被封在那,人你们也应该知道是谁!”袁熙说出了答案,就是甘宁。
主要是甘宁按照海盗那一套,在三韩地实行殖民政策。
与文聘在林邑国的情况不同,林邑国只是国主被袁熙这边抓了过来,并没有被灭国或者占领。
不过,袁熙很清楚,他就是想用他给了甘宁如此高的奖励,激起其他将军的欲望,只要将周边国家灭掉,就有封异姓王的机会。
这也是袁熙扩张的手段之一。
不过,为了防止各个地方的将军们因为手中的兵权过于强大,袁熙还是先收缩各位将军的权力。
除了马振在长安的前将军府,其他各地的将军府基本上全部撤掉了,所有的将军也都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