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然见劝说无果,心急如焚。他深知战机稍纵即逝,若不采取行动,大梁国军队必将遭受更大的损失。于是,他瞒着王宏,私下挑选了五千名精锐士兵,准备趁夜行动。
深夜,月色黯淡,苏然带领着五千士兵,悄然进入山谷。山谷中怪石嶙峋,道路崎岖难行,但士兵们为了国家的荣誉,咬紧牙关,艰难前行。经过几个时辰的跋涉,他们终于抵达了西域联军的粮草辎重营地。
苏然一声令下,士兵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向营地。西域联军毫无防备,顿时乱作一团。苏然率领士兵们四处放火,粮草辎重燃起熊熊大火。与此同时,王宏在营中得知苏然擅自行动,本想按兵不动,看苏然笑话。但听到前方传来震天的喊杀声,又担心苏然立下大功,无奈之下,只得率领大军出击。
西域联军见粮草被烧,后方大乱,又遭到大梁国军队的正面攻击,军心彻底崩溃,纷纷四散逃窜。此役,大梁国军队大获全胜,不仅扭转了战局,还缴获了大量的物资。
王宏虽对苏然心怀嫉妒,但也不得不承认苏然的军事才能。经此一役,苏然在军中威望大增。然而,他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而是更加努力地训练士兵,准备应对接下来的战斗。
随着战争的持续,西域诸国渐渐无力抵抗大梁国军队的进攻。但就在局势逐渐明朗之时,国内的农民起义却愈演愈烈。其中,以张猛为首的一支起义军势力最为庞大,他们打着“推翻暴政,还百姓太平”的旗号,吸引了众多受苦百姓的加入,短短数月间,便占领了数座城池,直逼京城。
赵桓得知此事后,大惊失色,急忙从前线召回王宏和苏然,让他们率领大军平定叛乱。苏然看着国内因战乱而满目疮痍的景象,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百姓起义是因为生活困苦,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便平定了这次叛乱,日后还会有更多的起义发生。
于是,他向皇帝进谏:“陛下,百姓起义,实乃生活所迫。如今当务之急,不仅要派兵镇压,更要减轻百姓赋税,开仓放粮,安抚民心。否则,即便平了此次叛乱,亦难长治久安。”赵桓权衡利弊后,采纳了苏然的建议。
苏然和王宏率领大军与张猛的起义军在城外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起义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大多是未经训练的百姓,在大梁国正规军的攻击下,渐渐落入下风。然而,张猛却极为勇猛,他身先士卒,带领着起义军顽强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