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他立场坚定如磐石,面对辽朝的威逼利诱,毫不退缩,据理力争,坚决拒绝了辽朝割地的无理要求。
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谈判,富弼终于与辽兴宗达成共识,成功维护了宋朝的领土完整,为北宋朝廷立下了赫赫战功。
回朝后,富弼因功得到重用,升任枢密副使。
此时,他与范仲淹等志同道合之士志同道合,共同推行庆历新政。
他们怀揣着富国强兵、改善民生的美好愿景,试图为北宋朝廷注入新的活力,革除朝廷内外存在的诸多弊病。
然而,新政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它触动了太多既得利益者的蛋糕,遭遇了重重阻力。
那些保守势力联合起来,对新政进行百般阻挠与破坏。
最终,庆历新政在重重困难面前以失败告终。
此后,富弼的仕途也发生了变化,他先后担任郓州、青州、郑州、蔡州等地知州,又出任并州判官。
每到一处,他都尽心尽力为百姓谋福祉,政绩卓着。
在青州任职期间,恰逢河北遭遇严重灾荒,百姓们流离失所,大量流民如潮水般涌入青州。
富弼心系百姓疾苦,看到流民们饥寒交迫、无家可归的悲惨景象,他心急如焚。
他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救济这些流民,一方面组织人力搭建临时住所,让流民们有安身之所。
另一方面,积极筹集粮食,开设粥厂,确保流民们能够吃饱肚子。
同时,他还安排专人安抚流民们的情绪,维护社会秩序。
在他的努力下,成功安置了五十余万人,让无数流民得以安身立命,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至和二年(1055年),富弼奉诏入朝,被授予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之职,与文彦博一同拜相,成为朝廷的核心决策人物。
他本想在此岗位上大展拳脚,为朝廷再立新功。
但不久后,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他的母亲去世了。按照当时的礼制,他必须按制辞职回家守孝,以尽人子之孝道。
宋英宗即位后,深知富弼的才能与忠诚,再次召富弼入朝担任枢密使。
可惜天不遂人愿,此时富弼因年事已高,足疾发作,疼痛难忍,行动极为不便。
他深知自己已难以胜任枢密使这一要职,不得不解职,改任镇海节度使,并累封为郑国公。
宋神宗登基后,北宋朝廷面临着诸多内忧外患。
富弼深知战争对百姓的伤害,他力劝神宗“愿二十年口不言兵”,希望朝廷能以休养生息为主,让百姓能够过上安稳的日子,避免战争给百姓带来灾难。
不久后,他再次入朝,担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成为首相,继续在北宋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