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乱世第一枭雄 > 第2626章 道祖李耳

第2626章 道祖李耳(2 / 2)

在鲁国巷党,老子受友人之托,主持了一场庄重的葬礼,而当时年仅17岁的孔子听闻此事,特意前来助葬。

葬礼过程中,年轻的孔子被老子渊博的学识和深邃的思想所折服,于是虚心向老聃请教礼仪之事,这也开启了两位思想巨擘之间的一段佳话。

周景王十五年(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或许是周王室意识到了老子的重要性,老子被甘平公召回,再次担任守藏室史,继续为周王室守护和传承文化知识。

周景王十九年(鲁昭公十六年,公元前526年),26岁的孔子怀着对知识的无限追求和对周文化的崇敬,前往周国观光学习。

在此期间,孔子特意拜访了老子,两位大师就诸多学问和人生哲理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周敬王四年(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周王室发生内乱,王子朝携带大量典籍逃往楚国,而老子因所管理的典籍被卷入其中,因此被罢免了守藏室史之职。

此后,老子回到故里居住,在故乡的宁静中沉淀思绪。

不久之后,老子决定前往秦国,至于具体启程的年代,由于历史久远,已无法确切考证。

周敬王十九年(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01年),51岁的孔子在学术和思想上有了一定造诣,但依然渴望得到老子的指点。

于是,孔子南行至老子故里,再次向老子请教学问,进一步汲取智慧的养分。

大约在周敬王三十五年(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老子目睹周王朝在历史的洪流中日益衰败,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心怀悲悯与无奈的老子决定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寻找心灵的归宿和世间的真理。

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素来十分敬佩老子的学识和品德,听闻老子来到函谷关,不禁满心欢喜,赶忙以礼相迎。

然而,当他得知老子要出关云游,从此可能再难相见时,又深感惋惜。

为了能留住老子的智慧,尹喜诚恳地对老子说:“先生若想出关也可以,但需留下一部着作,以惠泽后世。”

老子听后,微微点头,便在函谷关停留数日,潜心创作。

数日后,他交给尹喜一篇约五千字的着作,据说,这部凝聚着老子深邃思想的着作便是后来流传于世的《道德经》。

随后,老子骑着那头相伴多年的大青牛,悠然离去,相传他归隐于景室山(后更名为“老君山”)修炼,远离尘世的喧嚣与纷扰。

相传老子极为长寿,大约于周元王五年(公元前471年)在秦国安然逝世,享年一百零一岁。

《庄子·养生主》记载:“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不过,对于老子的寿命,后世也存在不同看法,胡适认为老子至多不过活了九十多岁。

最新小说: 某嘴遁的精灵训练师 穿越古代成了一家之主 世威大帝 道侣都没了,他不疯才怪 穿越动管局?那我龙族很有生活了 火影:开局获得日之呼吸 方块学园:时空外的第八秘宝 八旗铁骑?朕用机枪应对很合理吧 三国之从小兵崛起 穿越型月,成为真祖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