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十六年(1279年),复受命领中书事,次年(1280年)病逝,终年五十岁。
累赠推忠佐理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恒阳王,谥号“文正”。
廉希宪早年辅佐忽必烈招揽人才,镇守后方,功勋卓着。
后入主中书,刚直不阿,振举纲纪,汰黜浮滥,首倡并推行迁转法,奏立御史台、诸道设提刑按察司。
治理荆南时,兴修水利,大兴办学,在治理地方行政事务方面颇有建树,又行仁政,不嗜杀,深得当地少数民族的拥戴。
丞相伯颜曾赞其为“男子中真男子,宰相中真宰相”。
《新元史》赞道:“元之理学名臣,希宪一人而已。”今存其文数篇,词存《水调歌头·读书岩》一首。
......
鄙视刘整:廉希宪生平礼贤下士,惟恐落于人后。当他官居中书平章政事时,南宋降将刘整以高级官员的身份前来拜访,他却没有请刘整就座。
刘整离开后,有个衣着破旧的南宋秀才拿着诗文来请见,廉希宪很客气地请秀才入座,与他谈论诗书典籍,关怀他的生活饮食,好像是老朋友。
事后,廉希宪的弟弟廉希贡问:“刘整是大官,你对他不客气;秀才不过是个清寒的读书人,你却很礼遇他。有这种道理吗?”
廉希宪回答说:“这不是你所能了解的。大臣的举止进退,关系到天下国家。
刘整的官位虽尊贵,却是背叛他的祖国和君主来归顺的;南宋秀才并没有罪过,没有必要让他难堪。
当今我们的国家崛起于北方沙漠,我对这些文人如果不特意尊重些,儒术从此就将失传了。”
......
笃信儒学:廉希宪嗜读经史,手不释卷。有一天正在读《孟子》,忽必烈要召见他,他便怀揣《孟子》觐见。
忽必烈询问是什么书,廉希宪回答为《孟子》,并阐述《孟子》中的思想精华。忽必烈大喜,称他为“廉孟子”。
于是廉孟子之名便传开了。
忽必烈后来崇尚藏传佛教,命廉希宪受国师的佛戒。
廉希宪说:“臣受孔子戒矣。”忽必烈说:“孔子亦有戒耶?”廉希宪说:“为臣当忠,为子当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忽必烈听了之后连连点头。
当时很多贵族不顾禁令,抓儒生为奴隶,廉希宪亲自掏钱赎回这些奴隶,让他们恢复儒户身份。
......
万柳宴客:廉希宪热情好客,经常邀集诗朋酒友来自己在玉渊潭的别墅“万柳堂”观花赏景。
据诗人陶宗仪在《辍耕录》卷九《万柳堂》记载:廉希宪一日置酒备餐,召集好友卢挚、赵孟頫同饮。
当时有一位姓刘名解语花的歌儿,来到席间,左手折荷花,右手执酒杯,唱了一段《小圣乐·绿叶阴浓》。
歌罢行酒,赵孟頫即席赋诗,题为《万柳堂席上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