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无人机的研发改进方向,续航能力与抗干扰能力无疑是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全力攻坚,研发出全新的电池技术以及更为高效节能的发动机,力求大幅增加无人机的航程与滞空时间,确保其能够长时间稳定地执行侦察、监视以及火力支援等多样化任务。在抗干扰技术领域,要大胆引入更为先进的加密通信技术和高效的电磁屏蔽技术,打造出一道坚不可摧的电磁防护网,保障无人机在复杂多变且充满干扰的电磁环境下依然能够稳定运行,顺利完成各项艰巨任务。”无人机项目负责人张队长挺直腰杆,条理清晰地阐述着自己的见解,目光坚定而自信,仿佛已经看到了经过改进后的无人机在蓝天中翱翔,无畏地穿梭于电磁风暴之中。
“新的通信装备对于我们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将是构建现代化战场指挥体系的关键基石。我们需要全力以赴打造一个高速率、超稳定、高安全性的战场通信网络。不妨充分利用量子通信技术的独特优势,实现信息的近乎即时传输以及无条件的安全通信,彻底杜绝信息泄露与被敌方截获的风险。与此同时,要加快研发小型化、便携化的通信终端,使其能够方便士兵在各种复杂恶劣的战场环境下轻松携带和便捷使用,真正做到随时随地保持通信畅通无阻。”通信专家赵工微微皱着眉头,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坚定,详细地描述着心中理想的通信装备蓝图。
沈澜涛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叠撑在下巴处,全神贯注地认真听取着每个人的发言,不时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赞同与认可。他深知这些技术的重大突破对于部队的未来发展走向将产生具有深远意义的决定性影响。待众人发言完毕,他神色凝重地强调道:“我们在追求技术研发的道路上,绝不能仅仅关注单一装备的性能提升,更要高度重视这些装备之间的兼容性与协同性。在未来那残酷激烈、分秒必争的战场上,机器人战士、无人机以及通信装备将紧密交织,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作战整体。只有它们之间实现无缝对接、紧密配合,才能将各自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从而凝聚成一股无坚不摧的强大战斗力。”
研讨会刚一结束,科研团队和技术骨干们便如同听到冲锋号角的战士,迅速而有序地投入到紧张忙碌的研发工作中。沈澜涛也毫不懈怠,亲自深入其中,穿梭于实验室和研发车间之间,与科研人员并肩作战,一同攻克那一个个横亘在前进道路上的技术难题。在众人齐心协力、夜以继日的不懈努力下,新装配机器人战士的原型机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初现雏形;无人机的改进工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着进展,各项性能指标稳步提升;新通信装备的样机也顺利进入了严格的测试环节,开始接受实战模拟环境下的全方位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