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的生物学基础》是本科生心理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课程内容通常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包括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中枢神经系统(大脑、脊髓)和外周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 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分区:详细介绍大脑皮层的各个区域(如额叶、顶叶、颞叶、枕叶)的功能,以及边缘系统、基底神经节等结构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3. 神经生理机制:如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突触传递的过程和机制,以及神经可塑性的原理和表现。
4. 感觉与知觉的生理基础:讲解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觉系统的生理机制,以及知觉形成过程中的神经活动。
5. 学习与记忆的生物学机制:包括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的形成过程中涉及的神经变化、不同类型的学习(如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生理基础。
6. 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反应:研究各种情绪(如愤怒、喜悦、恐惧等)所对应的生理指标和神经通路,以及情感调节的生理机制。
7. 睡眠与觉醒:介绍睡眠的阶段和生理变化、觉醒的神经机制,以及睡眠障碍的生理原因。
8. 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如脑成像技术(fMRI、PET 等)、电生理技术(EEG、ERP 等)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方式通常会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演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师通过课堂讲授传授核心知识;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了解研究方法和生理现象;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课程考核方式一般包括考试(期中、期末)、实验报告、作业、课堂表现等。
学习这门课程,有助于本科生理解心理现象背后的生理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心理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