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 > 第625章 敢靠近十丈,直接开打

第625章 敢靠近十丈,直接开打(2 / 2)

即便局势稳定,真正愿意回来的,却总是寥寥无几。

这是为什么?

一来,逃难容易,归家难。

乱世之中,百姓带着一家老小,能逃得一命已是万幸。

逃往他地,大多是投奔亲戚、乞食度日,或靠做些零工维持生计。

一旦在他乡安顿下来,再回故土,就意味着要重新开始,冒着可能再次战乱的风险重建一切,不如就地扎根来得稳妥。

二来,荒村不似旧家乡。

战火之后的家乡,往往已非旧日模样。

房屋倒塌、田地荒芜,宗族四散,连祖坟都可能被毁。

一个人回来,看着满地残垣断壁,只觉得物是人非,徒添伤感。

尤其是亲人若在战乱中丧生,回来更无意义。

这样的空壳故乡,往往会让人彻底死心。

三来,朝廷政策向来不给力。

在大多数朝代,朝廷往往更关注安内平乱与边疆征伐,对灾后重建和流民安置的投入有限。

即便有安置政策,也多是纸上谈兵,执行乏力。

例如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之后,中原流民四散。

曹操虽大力招抚流民,但实际能回到原籍者不到三成。

许多人宁愿投靠新势力、落籍他郡。

唐朝“安史之乱”后,河北数州十不存一。

大批百姓南逃江淮,但乱平之后,因节度使割据、民田尽废,几无人愿意重返河北。

明朝中后期,黄河泛滥、蝗灾连年,山东河南百姓纷纷南迁。

虽有开中法,也就是允许赈济、减赋,但流民多已在江南立足,不愿北返。

即使返乡,也多是临终回籍而非生活定居。

而最后,便是新秩序的影响了。

当战争平息后,为了恢复生产,地方政权往往会引入新的移民,重新划地设村。

这些新居民掌握了土地和水源,旧居民若回归,反而成了外人,既无地可耕,也无人可依。

一旦地方豪强崛起,旧民甚至会被视为潜在威胁,遭受排挤。

因此,逃得多、回得少几乎成了古代每次战乱之后的常态。

而像孔乙己这样,不仅逃出去,还能在战后第一时间赶回来的人,实属罕见。

李北玄念及他的忠诚,不仅赏了他一百两银子,一壶临江仙,还赏了他一个八品的虚职,并让他继续管理安西大乐坊。

而见李北玄痛快的就把瓦子的经营给交出去的执失烈,也终于是放心了。

第六日天未亮,城东旌旗摇曳,号角声穿透晨雾。

执失烈披挂亲征,领兵三万,往西域三国而去。

最新小说: 大明朱棣:好圣孙,汝当为千古一帝! 奥特:变身少女的进化之率 宝可梦:啥?我成闪光炭小侍了? 系统:再漂亮也是老公啊! 笔架叉将军 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 一人:我先天异能是龙神功 四合院:小混蛋钱多多 四合院,何雨柱的御兽空间 在崩坏世界的漆黑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