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本医书面世,在京城掀起了层层涟漪。
初时,这股热潮还只在医者圈子里涌动,药铺掌柜们争相传阅,郎中们拿着书页反复揣摩,连太医院的御医们都私下里聚在一起,对着书中的方子和医理细细研讨。
一时间,医馆药铺里的谈论都绕不开这两本新作。
可热潮稍退,知味书局的周掌柜拨着算盘一算,医书的销量竟还是不及那本《知味小语》,只是谁也没料到,比起书籍本身,那位“知味居士”的身份反倒成了京中最火的谈资。
这位居士实在特别,旁人着书,不是写些神仙鬼怪的话本博眼球,便是编些科考范文求仕途,他却凭着两本医书、一本蒙童课本,硬生生在人才济济的京城闯出了名声。
更叫人浮想联翩的是,他似乎还与皇家沾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这层神秘色彩,让无数人家茶余饭后都在猜测,是哪位隐世的老大夫?还是朝中哪位博览群书的大人?
甚至有胆大的,私下里嘀咕“莫不是陛下本人”。
这话没人敢说第二遍,毕竟正熙帝对此始终装傻充愣,官员们便是再好奇,也没胆子指着龙椅上的人追问。
也有人猜是温以缇,可转念一想,女子着书在如今本就罕见,怎么可能!
好在这三本书确实有分量,不像那些风花雪月的话本看过就忘。
京中人家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思,纷纷差人去知味书局抢购。
万一传言是真的,日后陛下论起书中内容,自己总不能一问三不知。
这般猜测推高了销量,也让知味书局在京城彻底站稳了脚跟。
更妙的是,书局借着医书的热度,推出了一批新奇挂件和玩偶,竟也成了抢手货。
这些小物件模样讨喜,却不是单纯的玩物。有的雕成药材模样,甘草的圆润、黄连的苦涩仿佛都能从木头上看出来。
有的是两个小人儿,一个仰头呛咳,另一个正从背后环腰按压,这是教被异物卡喉时该如何急救。
还有的,一个小人平躺,另一个正俯身按压其胸口,底下还刻着小字,写明是溺水或心脏骤停时的救治法子。
起初,人们是被挂件的可爱吸引,等听了书局的解释,都忍不住惊叹其用心。
谁能想到,这些巴掌大的小玩意里,藏着的竟是能救命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