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便好办了!”孟祺眼睛一亮,笑着拍了拍他的胳膊,“往后让你嫂子多留意些,京城里的贵女们,看看有哪些合你心意的。”
“啊?”周小勇彻底怔住了,万万没料到话题会突然转到这上头,一时满脸错愕,连耳根都泛起了红。
孟祺只当他是受宠若惊,便温言开解:“你也不必因出身自谦。如今婚配,看重的终究是男方品行。你品行端正,又与我交好,便是咱们郑国公府认可的人。寻个家世相当的官宦之女,原是不难的。”
他话音刚落,史氏也含笑接口:“是啊,周大人不必介怀出身。英雄不问出处,你这般人才,相貌周正,品行端方,又是进士出身,哪里差了?待嫂嫂为你寻个可心的姑娘,早些成家才好。”
一旁的英娘听父母说起婚事,顿时来了兴致,小脸上带着促狭的笑,支着下巴看热闹,眼睛亮晶晶的。
周小勇这才回过神,连忙站起身,手都不知往哪儿放,红着脸摆手:“不不不,孟兄,嫂嫂,你们误会了!我虽没定下婚约,可心里早有意中人了,不敢劳烦嫂嫂费心。”
“哦?”孟祺夫妇对视一眼,都有些意外。史氏性子爽朗,当即浅笑着追问:“那不知周大人的意中人是哪家姑娘?如今也在京城吗?”
见他们不再提说媒的事,周小勇这才松了口气,重新坐下,略一思忖,点头道:“嗯,她在京城。”
“既是如此,不妨告诉嫂嫂是哪家人?”史氏笑意更深了,“若是女方家中有顾虑,嫂嫂出面为你保媒,保管妥当。”
这话分量可不轻,史氏身为郑国公府的儿媳,又出身敬国公府,背后靠着两府势力,肯出面保媒,便是天大的体面,寻常人家断没有不应的。
她这般表态,显然是打心底里认可了周小勇,才愿如此出力。
周小勇自然明白这份心意,连忙拱手道谢,语气里满是感激:“嫂嫂与兄长这般待我,实在让我受宠若惊。不过女方那边,两家早已心知肚明,只是时机未到,过些日子定了亲,定会请嫂嫂和兄长喝杯喜酒。”
孟祺夫妇见他说得笃定,便知这桩事已有眉目,也就不再多问。
孟祺却还是多叮嘱了一句:“周兄,有句话我得多说一句。你看重那姑娘本人是应当的,但岳家的门风、品行,也得仔细掂量。你如今刚入仕途,前程正是光明的时候,婚事上总得权衡利弊。”
他这话里带着几分过来人的恳切。
身为男子,虑事难免更重实际。这并非功利,而是实在的考量。
若岳家品行不端,或是两家根基悬殊到难以调和,即便强成了亲,日后也难免生出嫌隙,反而误了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