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不算偏僻,能坐拥如此宅邸,没有在京城几代人的经营积累,断难实现。
夜幕笼罩下,温家朱漆大门前依旧热闹不减。
灯笼在夜风里轻轻摇晃,映照着往来求见的客人,都是攀关系想寻温老爷走动一番的。
管家早已吩咐过门房,哪些人该笑脸相迎,哪些礼当婉言拒收,哪些事需即刻禀报,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因此,即便访客络绎不绝,也未曾扰了宅中清净。
前院书房内,烛火摇曳。
温老爷虽忙碌整日,此刻却精神矍铄,身旁站着长子温昌柏与次子温昌智。
几人目光温和而严肃,细细叮嘱即将参加会试的温英文。
三人皆是进士出身,虽名次不算顶尖,却也深谙科举门道,多年宦海沉浮更积累了不少实用经验。
为助温英文备战春闱,温老爷早早便定下规矩,命两个儿子每晚都来前院书房,亲自教导晚辈应试之道。
温昌柏自然不敢懈怠,文哥儿是他亲儿子,不用说他都得来。若能高中进士,他这个当父亲的脸上也有光彩。
这段日子里,温昌柏四处奔走,向从前的同窗、故交多方打探。
将搜罗来的各类会试资料、科考要点,连同往届策论范文一股脑整理好,悉数塞到温英文手中。
温昌智同样毫无怨言,侄儿们科举顺遂,于安哥儿在官场立足也大有裨益。
唯有小刘氏对此颇有微词,心中暗自嘀咕:“大哥本就是进士,自己儿子要考,何苦拉上隔房的叔叔帮忙?"”
但温老爷的命令小刘氏不敢违抗,只能每当温昌智从书房回到后院,忍不住抱怨几句。
书房内油灯明明灭灭,却照不亮温老爷几人眉间的阴云。
他们看着正埋头苦读的温英文后颈,将少年脊背压得愈发佝偻。
这孩子能中举人已是祖坟冒青烟。温老爷再是不想承认,也不得不认命。
温英文的天赋的确有限,以如今的功名已是他凭着苦读的劲儿换来的结果。
可举人之后,可不是靠着苦读便能顺利安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