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尘端坐在山洞的石凳上,面前摆放着轩辕师父传授给他的绝学医术相关的书籍、金针以及各类药材样本。自从接受了师父的传承,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将这门绝学融会贯通的重任,这不仅是对师父的交代,更是为了日后能在江湖中行医济世。
叶尘首先将目光聚焦在那本泛黄的医书上。他逐页仔细研读,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神秘符号和深奥哲理的迷宫之中,而他要做的就是找到读懂这个迷宫的线索。医书中关于风寒病症的阐述,尽管他已经听师父详细讲解过,但此时再次阅读,又有了新的感悟。
他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不同体质患者的形象。对于身体强壮的劳力者,若感染风寒,其体内正气充足,驱寒或许相对容易,但由于他们劳作时经常接触潮湿环境,湿气容易侵入体内。这时候,用药不仅要迅速驱寒,更要着重祛湿。叶尘在心中默默计算着茯苓、白术等祛湿药材的用量比例,又思考在针灸时,除了基本穴位,应当如何强化阴陵泉穴的刺激来达到更好的祛湿效果。他拿起笔,在医书的空白处详细地写下自己的思考和各种可能的方案。
而对于体质虚弱者,尤其是那些长期患病或者年老体衰之人,他们一旦受寒,体内阳气本就虚弱,驱寒之时要更加小心谨慎,以免药物过于猛烈伤害到身体元气。叶尘想象着这样一位老者,可能在一场轻微的寒夜之后便染上风寒。他的用药应该以温和滋补为主,配以少量的驱寒药材,在针灸穴位时,内力的输入必须轻柔缓和,如同涓涓细流滋润干涸的土地。这种内力的控制需要极高的精准度,叶尘深知自己在这方面还需要不断练习,于是他在山洞的一角设置了一个简易的经络模型,每日都会进行内力引导金针刺激穴位的模拟练习。
接着,叶尘翻开医书中关于疑难杂症的部分,又一次仔细研究起那个罕见的血液病症。这种血液变得黏稠如同泥浆,导致经络堵塞、脏器功能衰退的病症,其复杂性令他深感敬畏。他回忆起师父讲述的采血要求,那特制银针的每一个细节都在他心中放大。为什么要在特定时辰从特定穴位采血呢?这背后必然涉及到人体气血运行的规律。叶尘开始深入钻研人体经络气血在不同时辰的运行状态,他参照其他医书典籍,试图从更宏观的角度理解这个病症。
他发现,人体就像一个精密的时钟,气血在经络中按照一定的时辰规律流动。那个特定穴位可能在某一时辰与血液病症有着特殊的关联,就像一把钥匙与一把锁,只有在合适的时辰,从这个穴位采血才能获取到与病症最紧密相关的信息。叶尘将这些理解与医书中的记载相结合,进一步分析血液样本的黏稠度、颜色和气味与病症进展之间的关系。他甚至开始绘制图表,将不同病情阶段的血液特征与对应的潜在治疗方法进行关联,以便在实际面对患者时能够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