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东西都是官员们去亲眼见证过。
所以,当南乔提拔她为工部侍郎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出来反对。
从那以后,朝堂中人在朝事上的都变得更积极,害怕帝后二人对他们不满。
南乔没有心思关注他们,把粮食这一甩手出来后。
南乔开始下旨,在全天下寻找能够对能工巧匠。
以前南乔无聊的时候,记下了古代纺织机的样式,南乔凭借脑中的潦草记忆,将图纸画出来交给工部去研究。
同时,苏炳也在南乔的建议下,全国全面放开海禁。
夏国其实是有海禁的,要不然也不会全国临海的州县那么多,却只有寥寥几个港口。
南乔同时也掌握着皇宫的内务府,她打算着建立一家皇商出去与外邦做生意。
当海路通畅以后,夏国的海上贸易变得异常的繁荣。
苏炳也能看出其中的巨大利益,在与南乔商议讨论后,一致开始建立朝廷的海军。
专门打击海盗的同时还为夏国的商队提供保护。同时更重要的是向外邦国家展示军事力量。
元五年,工部的第一台纺织机被制造出来,皇室直接给人黄金万两,还提升了其官职。
激起了大部人的创新想法,毕竟现在的朝堂风格已经大大改变,比较务实。
不管是提出来的建议也好,还是研制出来的新东西也好,凡是利于国家,有利于百姓的。都被大大封赏。
当国家的金库越来越多的时候,南乔也提出了一直以来的想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修路。
先从主要贸易的地区开始修起,主修大道。
朝堂上的人才体会到海上贸易的甜头,自然不会反对。
其实,这也是老话题了,毕竟从当初某个地方遭灾开始,朝堂也不再像以往那么免费提供资助,虽然大部分百姓根本没有见到这些银子。
南乔直接提出了以工代赈。
时间一长了之后,朝中众人也就发现了修路的好处,那些凡是修好路的州县,经济上所收到的税收都有很明显的提升。
现在国库富足,皇后娘娘提出在全国修路,各位都能发现其中好处,自然也不会反对。
一转眼,离新帝登基已经过去了七八年,整个夏国国力变得异常强大和繁荣。
南乔与苏炳的儿子也已经四五岁,当时一出生就被封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