坞堡可以以一片房屋为基础,外面用高墙连接,只要这些民众的家人财物都在里面,他们就会拼死守卫,这样杨攀只需要提供少量人手协助防御就可以。
我在纸上圈了几个点,告诉他,最好能够在大同和宣府之间,修筑五到六个坞堡用来防守。杨攀可以统筹调度,相互守望相助。
为了自保,被劫掠的百姓会自觉提供粮食人手,杨攀不需要花费太多,我会再想办法从兵部要些武器和军饷给他,让他能够在招募训练一些兵卒。
按道理这样安排,这个区域能够阻挡蒙古鞑靼部的劫掠。再往后如果鞑靼部全面入侵,那就只能指望朝廷发大兵决战了。
都安排好了之后,我让石洋准备马车,我和华守吉没什么牵挂的,直接就收拾上车,准备回京,明朝的火器不错,我打算借这个机会,打着宣府总兵杨攀的名义,给石洋他们白莲教弄点。
真是世事难料,前几日我和华守吉一路骏马奔驰来到宣府,现在我居然要负伤躺在马车里回京。可恶的皇帝老儿,我这次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