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将军苏埃托尼乌斯·保利努斯(Suetonius Paulinus)镇压了由女王布狄卡(Boudica)领导的英国大起义(Britain revolt)。
波斯普鲁斯王国(Bosporan Kingdom)曾短暂被并入罗马帝国,第一场犹太-罗马战争(First Jewish–Roman War)也在此期间爆发。
当罗马元老维德克斯(Vindex)起兵反叛,并得到后来的罗马皇帝加尔巴(Galba)的支持时,尼禄被宣布为“公敌”,并被缺席判处死刑。
他逃离罗马后,于公元68年6月9日自杀。
尼禄的死引发了一段短暂的内战时期,历史上称为“四皇之年”(Year of the Four Emperors)。
大多数罗马史料对尼禄的个性和统治作出了压倒性的负面评价。
大多数同时代的史料形容他为暴虐、自我放纵和堕落的统治者。
历史学家塔西佗(Tacitus)称,罗马人民认为他行为冲动且腐败。
苏埃托尼乌斯(Suetonius)记载,许多罗马人认为罗马大火(Great Fire of Rome)是尼禄为清理土地建造其计划中的“黄金宫殿”(Golden House)而故意纵火的。
塔西佗还声称,尼禄将基督徒作为纵火的替罪羊并将其活活烧死,似乎并非出于公众正义,而是出于个人残忍。
一些现代历史学家质疑古代史料对尼禄暴政行为的可靠性,认为他在罗马平民中拥有一定程度的欢迎度。
在帝国的东部行省,流传着一个广泛的传说,认为尼禄并没有死并将会归来。
在他死后,至少有三名短命的叛乱领导者假扮成“复生的尼禄”(Nero reborn)以争取公众支持。
---
尼禄(Nero,全名为尼禄·克劳狄乌斯·凯撒·德鲁苏斯·日耳曼尼库斯,Nero Claudius Caesar Drusus Germanicus)于公元37年12月15日出生在安提乌姆(Antium,今安齐奥,Anzio),此时距提比略(Tiberius)去世仅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