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八十年代,当储存器业务利润下降,因特尔就放弃了储存器业务,转型生产CPU。
但即便七十年代的因特尔只是兼职生产CPU,它也稳压了AMI一头。
AMI成立于1969年,由以桑德斯先生为首的八名创始人联合创立,实际上,当时的AMI也只有这八个人。
1971年,因特尔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单芯片微处理器——Intel 4004,不过这是计算器上的CPU,性能有限,不能用作电脑处理器。
其实,因特尔本来是不愿意做CPU的,但有一家倭国计算器公司下了一笔大单,要求因特尔生产4004处理器,但由于金融危机,买家违约,因特尔只好公开销售这批4004处理器。
为了追回欠款,1974年,因特尔发布了4004的升级版,世界首款8位微处理器8080,此款CPU激活了个人电脑市场。
现在,这些产品和举措听上去像是传奇故事,实际上,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很难能窥见传奇的端倪,事实也并没有那么尽善尽美。
一开始,因特尔是计划将8080用在电子表上,但由于8080用在电子表上性能过分溢出,因特尔才开始考虑将其用于计算机。
8080发布不到一年,AMI马上就‘克隆’了8080,并且还以‘9080’的名义销售。
自此,因特尔和AMI开始变得纠缠不清起来。”
赵德彬诧异地说道:
“我没想到,AMI的胆子竟然这么大、路子竟然这么野。
连名字都起得这么像,这不就是光明正大的抄袭吗?
怎么这个时候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就不灵了?”
凯茜回答:
“1975,AMI已是家初具规模的上市公司,有着200多种产品组合,其中,大约有四分之一是AMI自己设计的,包括RAM芯片、逻辑计数器和移位器;
至于剩下的四分之三,大多数都是抄袭其他公司的‘克隆产品’。
虽然现在看上去非常奇怪,但那时的半导体行业才刚刚起步,厂商之间相互抄袭是家常便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