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股这一轮行情中,我们可以看到几大关键因素促成了市场的快速反转:
政策信号集中释放,投资者预期骤然升温——9月24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了一系列宽松政策,并推出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支持工具。这些措施向投资者传递了一个明确而强烈的信号:政策层已准备好采取更多行动来支持经济,并且在短期内不会轻易退出。这种政策预期的迅速转变推高了市场情绪,并带动了资本的持续流入。
信心管理策略的成功——政府的政策组合拳在稳定市场的同时,也向投资者展示了决策层坚定的政策决心。这种信心管理策略在短期内确实取得了显着成效:市场情绪由低迷转向乐观,各大指数全线上涨,投资者的悲观预期被快速扭转,转为对未来政策持续支持的乐观预期。这种积极的情绪修复在短期内大幅提升了市场信心。
正如学者孙立平指出的那样,政府选择“先救股市,再救房市”,是为了通过股市上涨来提振整体经济信心。这一策略在短期内的确取得了显着效果——市场情绪转为乐观,各大指数普遍走高,舆论纷纷高呼“牛市来临”。
情绪主导下的市场狂欢与结构性上涨——从上证指数一周上涨逾580点、9月30日大盘超过5300只股票上涨的表现来看,市场情绪的主导作用显而易见。投资者情绪的修复带动了科技、新能源等高成长性板块的强势反弹。这种市场表现虽然在短期内看似“火热”,但实际上是对未来经济基本面改善的预期反应。
政策市的“冷”:预期与现实下应冷静投资
尽管市场情绪在短期内受到政策预期的提振而大幅提升,但经济基本面依然面临考验。
经济基本面的长期问题不容忽视。正如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顾问、浦山基金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所言,核心问题在于总需求不足。无论是消费增速放缓,还是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的持续低迷,都表明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单靠货币政策难以从根本上拉动需求的实质性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