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澜:“……”
李春华看着自家大哥的样子,忍不住倾身悄悄的告诉了他。
“什么?”他震惊的张大了嘴巴。
“那,那,我们赶紧回去。”说着,就让李澜和李春华赶紧上车。
叔侄俩对视了一眼,笑着上了牛车。
“爹,我们先去县学,让四叔去办理入学。然后咱再去买些衣物和粮食回去。”
“得嘞,出发。”
把李春华送到县学门口,进去的时候,李澜给他塞了15两银子。县学因为是官府开设,而且当今皇帝鼓励学子求学,故学费相对于来说较便宜,一年1两银子,包吃住。但想买书还是不便宜的。
过了一会,李澜看到李春华走出来,连忙上前问道:“怎么样?四叔,可有办好。”
“已经都办好了。今晚可以直接住进县学斋舍。”李春华笑着温和的看向李澜。
“小澜,我谢谢你。”
听了李春华的话,李澜挠了挠后脑袋,傻笑道:“四叔,我们是一家人。”
“是啊,四郎,我们是一家人。”李春平也附和道。
“对,我们是一家人。”李春华看着他们父女俩,眼眶微红。
“小澜,四叔决定仲夏下场试试。”
“四叔,这是不是有点太赶了。”李澜急忙道。
“不会,要相信你四叔。”李春华笑着道。
李澜看了看他,没有再说什么,脸上尽是复杂。
李春华目送父女俩离开的背影,握紧了拳头,坚定道:“我一定会成为你的依靠的。”
父女俩与李春华分别后。李澜抬头看了看天。
“爹,这都晌午了,前边有个面摊,咱们先去吃点东西,忙活了半天饿了。”
“得嘞,闺女。”
父女俩要了两碗面,坐在摊位上吃的津津有味。
“哎,你们听说了吗?县衙明天开始发粮了,拿户籍去。大人一天领三斤,小孩一天领1斤,一直领到今年岁末(12月份)。”食客甲凑近坐在旁边的人,悄悄说道。
“真的吗?”食客乙问道。
“当然是真的,都已经贴告示了。一天登记一个乡。”食客甲。
“这一天能登记过来吗?那么多人。”食客乙。
“我听我衙门的亲戚说,这次来送粮的是咱们新科状元,周云天。人家是什么人,那可是咱们大秦朝的天才。他一来就让咱县令通知各乡司来县衙商量发粮一事。最后定下来,由各乡司负责统计各村的人数,和名字。谁敢糊弄,发现直接就地正法。”食客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