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下旬,青岛口海港,海风轻拂,一支庞大的船队缓缓靠岸,船帆鼓鼓,颇为壮观。
“玄着,咱们就此别过,祝你此次前去一帆风顺,马到功成!”甲板上,陈子龙满脸诚挚,与张煌言拱手拜别。
“陈兄,后会有期!”张煌言亦郑重回礼,眼中透着不舍与期许。
这支船队乃是崇祯帝特意派遣,前来支援史可法的。
此番北上山东,虽说一路凯歌高奏,收复失地的速度令人咋舌,可也正因扩张太过迅猛,诸多问题随之暴露。兵力短缺、官员不足的难题尤为突出。
崇祯帝决定组建登莱水师北上,同时,从朝廷中枢精挑细选一批得力干员,紧急充实山东本地官员队伍,填补空缺。
陈子龙、张煌言二人主动请缨,要求奔赴前线。崇祯帝虽满心不舍,可念及锻炼人才、稳固疆土的大局,还是忍痛割爱,任命陈子龙为山东参政、东昌府知府,张煌言为山东参议、登莱巡抚,委以重任。
此刻,船队在青岛口顺利靠岸,二人即将分道扬镳,奔赴各自岗位,肩负起守土安民的重任。
与此同时,崇祯帝还从各镇精锐中抽调一万人,新军里抽调三千人,一同北上山东,全力加强当地战力。
青岛口海港,姚迩、蒋雪峰早已率部等候多时。
此次安排,姚迩领命带兵护送陈子龙等一众官员前往济宁府,确保路途安全;登莱地区的军政要务则交由张煌言全权负责,蒋雪峰主抓胶莱地区作战任务,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北上山东的兵卒,仅留从各镇抽调的两千精锐和一千名新军镇守登莱地区,其余大部主力皆奔赴济宁府,枕戈待旦,全力备战清军接下来极有可能发起的大举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