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闻得此言,心中暗自窃喜。毕竟这刘丞相所推举的状元人选,日后若出什么问题,那可怪不到朕头上。于是,皇帝又追问道:“其余爱卿是否赞同刘丞相的观点?”
只见朝堂之下,众多大臣齐声应道:“臣等附议!”
原来,太子一派的大臣早已事先得到消息,知晓李景天乃是己方之人。然而,二皇子以及刘丞相一系对此却是毫不知情,故而他们此刻也是全力支持刘丞相的主张。
刘丞相此刻满心欢喜,因为他深知李景天才华横溢,如果能够将其收归麾下,必能为自己增添助力,这无疑是一件美事;倘若无法得偿所愿,大不了日后寻个机会将他铲除便是。如今自己不遗余力地举荐于他,无非是希望他能领受这份恩情,将来心甘情愿拜入自己门下。
然而,刘丞相并不知晓,李景天内心早已笃定要追随太子,又怎会轻易转投他人阵营?若是刘丞相胆敢对自己不利,那么他必将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此时,皇帝开口道:“诸位爱卿皆赞同刘丞相之见,如此一来,金科状元非李景天莫属。接下来,咱们再议一议榜眼与探花人选,各位可有高见?”
众大臣为此争论不休,经过一番激烈讨论,终于达成一致意见——榜眼定为苏瑾轩,而探花则归属上官涛。至于其余学子,则依据两轮考试的平均成绩依次排序。
事实上,关于榜眼和探花的抉择并不是一件令人感到棘手的事情。要知道,这当中有一个人属于刘丞相一系的人,而另外那个人呢,则是太子身边的得力臂膀。值得庆幸的是,他们俩能够获得如今的地位,绝非仰仗着裙带关系,或者什么不正当的手段,完全是靠着自己货真价实的才华,以及刻苦努力学习所取得的成果,方才赢得这份荣耀和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