绰号‘照骨镜’的当朝御史大夫,一旦亲自负责调查某些不法之事,那便会六亲不认、一查到底,谁的面子都不给,任何事情都不姑息,正适合用来应对皇室必然会施加的庞大压力。
最开始的几天,崔元烈主持调查的进展非常符合张太玄的预期。
虽然只是对总号进行盘账,尚未涉及到对各地方分号的详细调查,也没有盘查库存和账目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可仅仅是盘账就找出了诸多疑点!
或许是从未被真正调查过的缘故,四海钱庄总号的账本做的并不严谨。
崔元烈根本没有去管赈灾银的挪用问题,而是径直朝着四海钱庄的业务账目下手。
除了都察院的御史以外,崔元烈临时调来了不少专司账目的积年老吏,又从民间征调了不少老账房,联合起来对四海钱庄的业务账本进行盘查。
区区两天,四海钱庄的账本就被找出了一堆问题!
其中大部分是小问题,比如白银重铸的火耗略微超标,这些超标的火耗在账本中体现为正常耗损,可实际上懂的都懂,肯定被上上下下伸出来的不知道多少只手,干干净净的掏进了私人口袋。
再比如现银储存在四海钱庄内需要缴纳的保管费用,面对着不同的客户,不同级别的钱庄掌柜拥有着各自不同的费用比例权限。
这个权限所能确定的保管费用具备着相当大的弹性,给了钱庄各级掌柜们不小的操作空间。
按理来说,操作空间越大的环节,越不容易被查出问题。
毕竟,巨大的操作空间势必会导致账面上的数字变化无规律可循。
再怎么觉得有问题的数字,都可以用‘让利’两个字去进行解释。
奈何四海钱庄的人确确实实是过得太安逸了。
毫无危机感和避险意识的警醒,让账本上呈现的保管费用竟然只有两种,一种是权限下最低的保管费,一种是权限下最高的保管费……
哪怕是傻子,看到这样的费用记录都能察觉到不对劲!
不用问,最低的保管费肯定涉及到私相授予的返利,而最高的保管费则往往会牵扯上赔付的麻烦。
这里面又有多少内外勾结、共同侵吞钱庄银子的问题存在,谁都说不清楚。
手法过于粗糙、直接,调查起来不存在丁点难度,充斥着有恃无恐和肆无忌惮的味道,把主持调查的崔元烈都给整不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