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粮食大都用于亟需的地方,救了至少十几万生命,霍雨柱心感欣慰,他的付出终有回报。
得知高层并未查出捐赠者是谁,他的忧虑也消散了。
然而这些救援只是权宜之举,对总体灾难解决并无实质帮助。
再次提供这类援助,恐怕何雨柱得再在农场内积累两三年时间。
因此,尽全力后,何雨柱不再过多关心上层事务,专心于日常的生活。
当大部分人家艰难时,何雨柱与文秀一家、文慧家以及蔡全无徐慧珍等人因结缘而生活相对无忧。
他们严格保密,隐瞒自己粮丰财足的现状,没向外界泄漏半分。
其他人节约度日、忍住生育欲望,晚间活动减缩,但何雨柱和文丽依然如昔般共享生活,几个月后果然怀上了第二胎。
何雨柱夫妇欣喜至极,他们都热爱小孩,绝不会嫌弃子女多。
在文丽那个年代的思维来看,孩子多意味着兴旺。
而虽然观念与他人迥异,数十年的经历使霍雨柱渐渐与现代社会相融合。
对于孩子的观念,他表示只要文丽愿意生,越多越好,因为他有信心负担起所有孩子。
正当何雨柱满怀期待迎接他即将出世的第四个孩子的到来之际,他没想到会有一些意外访客来到了轧钢厂。
当天下午两点多,何雨柱确认工厂无事,如常吩咐厨房主管后便打算提前离开陪伴在家失业的妻子文丽和三个孩子们。
然而当何雨柱刚骑着自行车到大门口,几个忽然出现的人突然拦截了他的去路,使得他惊慌中紧急刹车,才避免了碰撞行人的惊险一幕。
在稳住车子并准备呵斥那些不请自来的家伙时,他一眼认出了眼前那几个“熟面孔”
。
他立刻察觉到这些人来找他是有原因的,这使他眉头微蹙,对这些来访的目的不解。
"易大爷、刘大爷、阎大爷,还有贾东旭、刘光齐和阎解成,多年未见,你们怎么突然来到机械厂了?而且还走得如此心不在焉,要是我动作稍微慢点,怕是已经把几位都送上救护车了,到时候除了医疗费还得受罪。
"
眼前六个人比起何雨柱离乡时确实清瘦了许多,显然近期的生活状态不佳。
这让何雨柱觉得,他们这次前来也许有特定目的。
这时,易中海他们看出何雨柱并不欢迎的态度,心照不宣,没有太大的改变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