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仿佛黑暗中突然燃起的火炬,那光芒里满是希望与兴奋:
“此计甚妙!便从诗词、书画、戏曲诸般为众人所喜爱且熟知之艺术形式入手。汝可还记得于陕西之时,那田间劳作之老者,信口便能吟出几句古诗。由此可见,文化之根,早于百姓心中深植,只待吾等加以浇灌培育。”
苏瑶微笑着点头,接过话茬:
“正是此理。吾等以诗词为纽带,兴办一场盛大之诗词文化节,将京城内外之文人雅士、诗词爱好者皆汇聚于此。使众人于此场诗词盛会之中,领略诗词之美,传承吾大明璀璨之诗词文化。”
两人越说越激动,你一言我一语,思维的火花在空气中激烈碰撞。
林羽时而站起身来,来回踱步,双手比划着,阐述着活动的大致框架;苏瑶则专注倾听,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眼神中满是对这个计划的期待。
渐渐地,一个详尽的文化传承计划,如同黎明前逐渐清晰的曙光,在他们的脑海里慢慢有了模样。
他们打算先广发请柬,邀请京城内有名的诗词大家、文人墨客作为嘉宾与评委。同时,张贴告示,吸引各地诗词爱好者前来参与。活动不仅设置诗词朗诵、诗词创作等环节,还准备了诗词典故问答、诗词书画展览等,让大家全方位感受诗词的魅力。
想象着那热闹非凡的场景,林羽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彼时,京城定当热闹非凡,众人以诗会友,共传诗词文化,此必成一段佳话。”
苏瑶也憧憬地笑了:
“诚然,祈愿借此番活动,能使更多人钟情于诗词,令诗词文化于大明疆土之上愈发熠熠生辉。”
于是,筹备工作就此紧锣密鼓地展开……
林羽整日东奔西走,穿梭在京城的大街小巷,那身影,仿佛是为文化传承事业奔波的使者。
他恭敬地站在一位老夫子的书房里,眼神中满是诚恳,言辞恳切:
“先生,此次诗词文化节,旨在让更多人领略诗词之美,传承大明文化。还望先生能出山,担任评委,为后生们指点一二。”
老夫子捻着胡须,沉吟片刻,那神情仿佛在权衡着文化传承的重任,随后微微颔首,缓缓说道:
“难得汝辈对传承诗词文化心怀壮志,老夫定当不遗余力,以助成其事。”
苏瑶这边,自是丝毫未曾懈怠,全身心投入到活动场地的布置与宣传推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