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家财百万,带毛不算”的俗语,可以讲鸡、鸭、鹅,也可以是马、牛、羊。
一场瘟疫让鸡、鸭、鹅给全灭,农耕家庭至少还有农田可以生产。
一旦一场瘟疫让整个牧场的牧畜都完蛋,生病死掉的动物不能吃,由于有疾病传播的风险,导致皮革也不能用,完了就是真的完儿蛋。所以游牧族裔的生活不但困苦,其实也是更加没有保障。
有那么一件事情需要再次强调。游牧族裔真不是顿顿吃肉,他们虽然以放牧为生,但主要吃奶制品,再搭配一些谷物。
一定有放牧了一辈子却没有吃上一口肉的牧人。
绝对没有种了一辈子田却一口谷物都没进嘴的农户。
楼氏不是要来杀光所有乌氏人。
当然,楼氏给乌氏带来了杀戮。
可是呢,楼氏不来,难道乌氏不跟其他族裔交战,或是乌氏没有内战吗?
怎么可能!
所有族裔都会发生内战,特别是游牧族裔之间为了争夺牧场,导致他们的内战更为频繁。
游牧族裔初次有民族意识要到匈奴的老上单于期间。这个老上单于跟汉文帝约定,引弓之民为胡,农耕之民为汉。
持弓就是胡人,农耕就是汉人?这个嘛……,界线很明确,讲起来却是不知所谓了。
诸夏大地会射箭的人非常多,真有许多去当了胡人。
胡人里面也有农夫,他们还真的是可以当汉人。
要了解当时的背景,来理解老上单于为什么会提出那种理论,又怎么被汉文帝所接受。
首先是,秦灭六国期间,诸夏大地有不少人向北而逃,他们加入了当时的匈奴或东胡;到秦末时期,又有不少人向北而逃;乃至于刘邦建立西汉初期,一样还是有人向北而逃,包括与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好兄弟卢绾。
老上单于与汉文帝都是为了日后兼并对方,事先定了那么一个基调。
只是吧,引弓之民为胡,其实是冒顿之父头曼单于的理念,先后被冒顿、挛鞮稽粥(老上单于)所接受。
匈奴三代单于提出那一套理论的背景各有不同。
头曼担任匈奴单于期间,匈奴被东胡和月氏压着欺负,追求认同皆为胡人,不过是为了获得喘息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