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楼令在“郢”郊外的军营接见了来自巴国的使者。
“寡君得知晋国将楚国灭亡的消息,特地派我前来谒见晋君。”巴怀给的是这种说法。
只是,谒见晋君周不该去“新田”吗?
楼令看破不说破,说道:“使者来得不巧,寡君不久前刚离开。”
巴怀想要谒见晋君周是真,他来这一趟主要也是看一看楚国被晋国揍得有多惨。
这一路走过来,巴怀先是看到了位处大江上游的楚人惶恐与不安,进入汉江平原又看到一座座空荡荡的城池与村庄,连一国都城都被晋军攻陷,楚国肯定极惨。
怎么说呢?作为巴国之人的巴怀解气的同时,其实是陷入了一种恐惧。
巴人原本生活在湖北区域,后面才迁徙到川蜀,姬周初期的都城设在巫山。
等楚国壮大之后,他们四处扩张,其中包括挤压了巴人的生存空间,迫使巴人往更西边迁徙。
而巴人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大溪文化,他们是因为参加武王伐纣的战役,得到接纳成为诸夏一员。
接纳的过程包括,姬周王朝给巴人找了一名姬姓的国君。
在巴国最强大时期,他们东扩到襄阳区域,等楚国强大被一再驱逐,现如今是龟缩到了巴地。
巴国与蜀国的矛盾从什么时候开始?其实就是巴人迁徙到川蜀之后,双方为了争夺生存空间,碰面没二话就直接打,矛盾贯穿了整个先秦时代。
其实,即便是蜀国和巴国先后覆灭,蜀人与巴人的矛盾也是被延续了下去。
毕竟吧……,受于地形的限制,中枢着实难以治理,别说巴人和蜀人原本就有矛盾,没有矛盾中枢也会制造矛盾,避免双方合流进行割据。
历朝历代都是那么干,没有什么地不地道一说,为得就是保证金瓯无缺。
而实际上,巴人是巴人,蜀人是蜀人,双方真的不同源。
巴怀讲了一大堆怀古的话,他从巴人追随武王伐纣开始说起,聊到了遭受楚人的迫害。
大体意思就是,巴国也是诸夏列国的一员,碍于各种原因才跟晋国没有接触,只是没有接触也无法否认巴国与晋国是自己人的事实。
讲那么多做什么?主要是巴国想要东扩,特别是楚国遭受重创的情况下。很现实的事情是,巴人以前一直被楚人揍,今次东出又是被晋军各种揍,武力无法达成东返,想要用跟晋国协商的方式来试图完成。
“我大概听懂了。”楼令耐心听完:“你们当然可以东出,只是要在我们允许的范围之内。”
巴怀立刻就是一脸感激地说道:“这个是自然。”
没错,巴国很封闭,可他们不傻。
三路东出的巴军,他们不是遭到楚人顽强抵抗,便是碰上晋军之后被一顿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