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驱使行动起来的最好养料就是有利可图,能够获得好处的情况下,并且好处是肉眼可见,谁还会懒散呢?
“全部迁徙走吗?”中行吴问道。
楼令颔首道:“楚人仍旧待在楚地,他们只会一直反抗。将他们迁徙到晋地,再分散进行安置,势单力孤会安分很多。”
邯郸旃全神贯注在听。
分散安置?
当前对俘虏的安置讲究集中,也就是基本丢到农耕区或矿区劳作,风险系数其实一点都不低。
只不过,诸夏这一边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奴隶起义。
不是诸夏这边没有奴隶时代,各个封建王朝的大小家族也有很多家奴,只是在诸夏这边当家奴的待遇普遍不是太差,相反多数自由民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人都是要对比,只要有人比自己还惨,多少会认为自己过得还算不错。不到真正绝望的份上,谁愿意提起脑袋干丢命的事情?
姬周忽悠殷商的奴隶军起义,不是奴隶自主起义,起义后的指挥权也不在奴隶手上。
其他的封建王朝,可能是底层活不下去暴力乞活,随后形成了武装集团,只是他们的努力一定会被窃取。
从商末算起,一直到满清被终结统治,底层起义没有被窃取胜利果实的只有一次,那便是朱八八建立了大明王朝。
怎么刘季不算的吗?他还真的不算底层。
先不提老刘家有多少家产,反正老爹够给四儿子买个官职,后面娶了老婆也获得一个颇有资产的老丈人。
一旦做过前朝的官,不管官职大小,哪里算得上是真正的底层呢?他们的人脉还在就是一项真正底层没有的资本。
而多数的王朝更迭,最后夺取江山的人,九成九全是前朝的官。
一度差点开创顺朝的李自成,他也吃过老朱家的俸禄,真要是成为开国之君,是不是底层的出身有点不好定义。
一个天大的事实,排除掉足够逆天的人物,出身于底层意味着没有学习知识的渠道。这样的人聪明也只会是一些小聪明,哪怕一时间掌握雄厚的资本,不经意间就要被人算计死了。
从朱元璋往上数,所有开国之君都当过前朝的官。
朱元璋固然是先消灭竞争对手才对蒙元发起灭国之战,打内战消耗的时间与将士伤亡数量要比打蒙元多得多,谁敢说不是完成驱逐胡虏再造中华?加上朱元璋没有吃过前朝的俸禄,自然就是历朝历代开国之君中的得国最正了。
讲实话,楼令对于要不要成为开国之君,属于是可有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