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吴地诸事(2 / 2)

帮巢国完成复国的孙安,他得知有将近四万晋军灭掉巢国之后往西而去,亲自赶到“梅里”禀告给子庚知晓。

去完巢国的孙安,他在知道晋军抓了巢国君臣以及大肆掠夺之后,讲实话是大吃一惊。

而子庚之前已经得知有晋军西向,只是对有多少晋军西进无法掌握,乃至于认为西进的晋军是一种假象,主要是让楚军回援本土,给“梅里”进行解围。

子庚有那种猜测奇怪吗?只能说一点都不奇怪。

多数的楚军将领,他们认为换作是自己的话,一样会使用那样的方式来给“梅里”解围。

只不过,去了巢国一趟的孙安回来禀告,说是西进的晋军大约四万左右,尤其是扫荡了巢国的可用物资,事情一下子就显得很不对劲了。

若是晋军的西进是一个假象,必要进行那种有失尊严的洗劫吗?

在现代人看来,洗劫战败方是一种理所应当的事情。

可是,春秋时代的人不那么以为啊!

春秋时期有自己的规则,哪怕是干抢劫的事业,一样要干得斯斯文文,可不能明确地给人留下话柄。

春秋的君臣是怎么洗劫战败方的呢?其实就是要求对方进贡,没有把事情干得太糙。

需要有那种顾忌的理由太简单。

只要成了贵族,不作死通常不会死,爵位还能子子孙孙传承下去,信誉与名声无疑会显得非常重要。

如果一个家族的名声好,碰上了事进行求助,有得是人愿意投资,反正迟早一天会有回报。

一个家族的名声烂?他们身处危机之下,大家就有足够的理由去落井下石了。

简单来说就是犯错成本,有家有业的人很难去干一锤子买卖之后,名声给烂掉的操作。

巢国再弱小也是一个国家,现如今存世的国家并不少,晋军对巢国干出那些事情,其他国家会怎么看?

那么,干得出那些事情的晋军,一定是有必须干那些事情的理由。

例如说,西进的进军辎重不足,舍弃名声选择实惠。

有什么比名声更重要的事情在迫使晋军那样干?这个就需要吴地的楚国贵族好好多想一想了。

比较尴尬的事情是什么?楚军不断强攻之下,吴国都城“梅里”显得岌岌可危,好像楚军再加一把劲就能够将之攻克。

面对好像随时能够拿下“梅里”的诱惑,哪怕是西进的晋军正在朝己方本土进发,包括子庚在内的楚国高层,他们很难轻易放弃将“梅里”拿下来。

根本原因是楚军高层没有想到晋军会那么大胆,直接奔着己方的都城而去。

最新小说: 铠甲勇士之我是影霸 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 晚唐:开局一条船 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斩神:开局假扮红缨,调戏林七夜 远古赛亚人:在诸天万界战斗 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不靠系统她照样在斩神杀疯 我在三国加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