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皆是妙人啊!(2 / 2)

好说歹说,孙林父曾经为晋国效劳过,晋国当代君臣可不能眼睁睁看着孙林父连个流亡的地方都没有。

楼令明确表态就是应该收留孙林父来晋国,主要原因之一是留个后手,日后作为再次干涉卫国内政的筹码。

“保留孙林父的封地,只是‘戚’地不再归于卫国?”中行吴问道。

“拿‘戚’地,不是拿濮水以北的地盘?”邯郸旃有些错愕。

卫国的“戚”地也在大河边上,只是它距离“棘津”有点远,并且离“濮阳”实在是有些近。

并且只是让孙林父保留“戚”地的话,那么一片小地方孤悬,他还是卫君衎的叛臣,显得很是危险啊。

说危险,主要在于卫君衎不像是一个能够稳住情绪的人,可能哪天气不过就发兵攻打“戚”地了。

人家郑国君臣的情绪就很稳定,国内先是爆发“五氏之乱”,随后侯晋携带封地投奔晋国,郑国君臣气不过还是接受了现实。

“那个‘戚’地将卫国临近大河的南河段与北河段隔开,但凡孙林父有能力,遭到隔开的卫地不可能再归卫国所有。”楼令说道。

周定王五年(前602年),大河自河南浚县南改道向东,再经山东西北部,入河北境,沿卫河河道北行,最终汇入故道入海。

这一次改道让两岸数百里方圆变成泽国,甚至水都漫到了“邯郸”附近。

改道之后的大河,它变成了两条河床,夹住了中间一个狭长区域,一直到出海口。

也是在那一次改道,卫国和齐国遭受重创,尤其是齐国济水以北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成了无人区。

晋国当然也受到影响,从“沫”一直往东变成泽国,甚至到现如今的“邯郸”东北方向都还布满了湿地与沼泽区。

时间过去了数十年,两条大河包夹的卫地,有卫国贵族前往筑城和耕作。

必须说得事情是,水退去之后的土地很肥沃,要不然没有跨河大桥的存在,不会有卫国贵族水退了就迫不及待前去,后面晋国驱逐赤狄也在那一片被两条大河包夹的区域开荒。

倒是齐国很倒霉,他们位处大河冲刷的下游,从大河改道到齐国重新利用济水以北足足耗时近六十年。

晋国驱逐赤狄实施扩张,一个叫“甲氏”的地方也等了将近四十年才进行开发。

为什么要等那么久?简单就是形成湿地和沼泽地了。

而会漫水之后成为湿地和沼泽地,跟春秋时期到处都是树林以及气候关联,当然那些区域也存在地势不高的问题。

最新小说: 大周第一婿 铠甲勇士之我是影霸 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 晚唐:开局一条船 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斩神:开局假扮红缨,调戏林七夜 远古赛亚人:在诸天万界战斗 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不靠系统她照样在斩神杀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