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 意义非凡(2 / 2)

春秋到西汉时期,国家向国家举债,国家向个人借贷,一概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尤其是国家向个人借贷。一般情况下就是约定多少利息,经常就是本金翻倍,某场战争结束后立刻还,还不上就拿其它东西抵债。

反正春秋到汉景帝之前的阶段,国家向个人借贷就没有出现过赖账的例子,哪怕最终借贷的一方没了,只要两份借据找得到,胜利方最差也是帮忙还本金。

什么情况那是?主要就是出于对信誉的维护。

毕竟,赢的一方收获甚多,可能不差那么点。

再来就是,谁都说不准自己以后要不要借贷。

为什么汉景帝之后,诸夏的封建王朝就鲜有国家向个人的借贷了?还不是小猪大帝搞钱的花样太多,闹得中枢别说信誉,该是名声彻底被败坏了。

有些事情,只要出现那么一次,影响实在是太大太坏,后面就好像是彻底没有那么一回事那样,变得不存在了。

关于国家向个人借贷在唐初还有回响,也就是李二凤签订为渭水之盟时期,他也试图向个人借贷,只能说是回应者寥寥。有人肯借,可是事后李二凤没有还钱!

理解,很理解,李二凤是个极度要面子的人,再加上他是非正常上位,掩盖子都还来不及,哪会凸出自己的缺点,愿意留下黑历史,连暗示史官将自己写得好一些的事情都干了。

明末的崇祯也干过向个人借贷的事情。他的情况比李二凤更惨更荒谬,从募捐搞到变成借贷,群臣和勋贵选择糊弄了事,最后全便宜了闯军。

有意思的事情是什么?近代的“运输大队长”每一次都能够借到钱,投资他的私人或国家全赔了个血本无归。

楼令等着莒君密州和莱君义疏提出更多的要求。

无论晋国或是楼氏,应该说两者本为一体,丝毫不用担心要不回账,肯定是莒国和莱国借越多越好。

有莒国和莱国赊账或借贷的这么一回事,即便最后两个国家全被齐国吃掉,无论晋国或是楼氏都可以向齐国要账,一旦齐国不认不还,直接就是开战的正常理由。

当然是存在一个前提,那就是晋国确实比齐国强。

要是弱国被欠债不还,事情会怎么样?暂时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例子,真要是发生的话,以时代背景一定是欠债方最后受损最大。

没别的,单纯就是当代人有明确的是非价值观,不像后世以失败论英雄,并且习惯了强者通吃。

莒君密州一开始就没打算赊账不还,不可能干狮子大开口的操作,说道:“主要是兵器为主,适当数量的防具。”

莱君义疏紧随其后说道:“寡人亦是需要借贷与赊账。”

最新小说: 大周第一婿 铠甲勇士之我是影霸 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 晚唐:开局一条船 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斩神:开局假扮红缨,调戏林七夜 远古赛亚人:在诸天万界战斗 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不靠系统她照样在斩神杀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