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后知后觉(2 / 2)

要是掌握专业的知识,主观地去使用所学习到的知识,在那一个领域里面必定会比业余者占据更大的优势。

没有人类之前,逻辑已经存在。

在没有人研究逻辑并且书写成理论的春秋时代,掌握相关逻辑知识的楼令,他就是会远比多数人显得更加优秀。

对于楼令来讲,很多事情的发生属于逻辑链上的一种必然,给予足够的信息和时间,总是能够将可能发生的事情推算出来,再做好用来应对的计划。

这是什么情况?不用觉得多么玄乎,其实就像是不懂几何的人看各种符号一头雾水,掌握几何的人一看就明白符号代表着什么。

士匄跟当代的很多人一样,他们基本上是走一步看一步。

那并不代表他们不足够优秀,其实知道应该做什么事情之后,很快能够构思出做事的方案。

士匄后面召唤孙林父,稍微进行了寒暄,很直接地进行威胁,说是一旦卫国发生逐君事件,晋国必定会立刻介入。

这很晋国!

根本不需要过多的花里花哨。

“这是范氏之主的意志,还是晋侯的意志,亦或是楼氏之主的意志?”孙林父问道。

士匄本来还一脸笑吟吟,闻言直接拉着一张脸:“你已经知道结果了。”

到底是谁的意志对孙林父有区别吗?反正一旦违逆,不止会有晋军进入卫国,孙林父的下场也会很凄惨。

只是,对于孙林父来说是真的有区别。

如果是范氏的意志,孙氏就该决定是不是换一个投靠对象,因由在于孙氏从范氏的合作对象变成在被压迫。

届时,孙林父可以尝试接触郤氏或楼氏,只要其中之一接受,自然会由他们去顶住范氏的压力,再让孙氏迎接新的可能。

投靠晋君周?孙林父才不会这么干。不是因为晋君周没有实权,纯粹就是身份有别。

某国大臣可以投靠他国大臣,哪怕是有统属的关系,可以狡辩为正在合作;直接投靠他国君主?完全无法狡辩就是一种对本国之君的背叛。

士匄看到孙林父在发呆,只能说是感到更加的不悦。

可以将孙林父刚才问那样的话,视为已经对要不要继续保持跟范氏的合作关系出现疑虑。

要是在盟誓之前,士匄会怀疑是不是有其他卿位家族在撬范氏的墙角。现在的士匄只认为孙林父在找死。

最新小说: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巨宋 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 大周第一婿 铠甲勇士之我是影霸 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 晚唐:开局一条船 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斩神:开局假扮红缨,调戏林七夜 远古赛亚人:在诸天万界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