阖闾即位后,面临着诸多困难:吴国常受江河海水的侵害,军事防御设施尚不完备;国家粮仓空虚,荒地未开垦;西边的楚国和南边的越国都对吴国构成威胁。为了改变这一局面,阖闾广纳人才,任贤使能,采纳良策,听取民声。
他任用了楚国旧臣伍子胥为行人(外交官),伯嚭为大夫,共同参议国事。经伍子胥推荐,阖闾亲自召见了军事家孙武,并拜其为将军。孙武向阖闾献上了自己的军事着作《兵法十三篇》,得到了阖闾的高度赞赏。
在伍子胥的主持下,吴国开始修筑阖闾大城,并设置守备、积聚粮食、充实兵库。经过几年的努力,吴国不断发展壮大,百姓丰衣足食,乐于为国家献身。为了展示吴国的实力,阖闾还一举灭亡了楚国的附庸徐国。
在经济方面,阖闾劝民农桑、兴修水利、发展经济,以充裕国用。他减轻了人民的负担,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这使得吴国国库充足、兵革坚利、粮食充裕,增强了抵御外敌的能力。
在军事方面,阖闾训练士卒、重用军事家孙武、提高战术素养,并加紧制作锋利的宝剑以供战争之用。一切准备就绪后,阖闾开始将矛头指向强大的楚国。
4、败楚入郢
吴王阖闾三年(前512年),阖闾与伍子胥、伯嚭率军攻打楚国,夺取了舒邑并诛杀了逃亡投降楚国的烛庸、掩余二公子。然而,孙武认为此时民众疲劳不宜立即攻打郢都,建议等待时机。
吴王阖闾四年(前511年),吴国再次攻打楚国并夺取了六邑和灊邑。经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和外交努力,吴国逐渐削弱了楚国的实力。
吴王阖闾九年(前506年),吴国联合唐国、蔡国共同伐楚。在柏举之战中,吴国军队以少胜多五战五胜攻克了楚国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这场战役创造了春秋时期攻占大国都城的先例,标志着吴国霸业的初步形成。
5、威震东南
吴王阖闾十年(前505年),越王允常趁吴国国内空虚之机率军攻打吴国。然而吴国迅速调兵遣将迎击越军并取得了胜利。同时楚国向秦国求救秦国派兵救楚击吴吴军被击败。此时阖闾的弟弟夫概见秦军、越军接连击败吴军而阖闾又滞留楚国不撤离便逃回吴国自立为吴王。阖闾闻知此事后立即率军返回吴国攻击夫概并最终击败夫概迫使其投奔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