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鼓掌:“你真是个聪明人,说说你的来意。”
“世民见到妹妹,心中激动,另外想和江总管结识。”
“好了,现在结识了,你可以走了。”
此时外面突然传来一个声音:“请问世民兄可在内,我有个问题想问。”
“藏头露尾,哼!”
祝玉妍手中那如灵蛇般舞动的丝带猛地飘飞而出,带着凌厉的劲风狠狠地撞击在了房门之上。只听得“砰”的一声巨响,那看似坚固无比的房门瞬间四分五裂,木屑四溅,烟尘弥漫。
待到尘埃落定,众人定睛一看,只见门口处正静静地站立着一个人。此人身材修长,身形飘逸若仙,仿佛一阵风就能将其吹走一般。然而令人诧异的是,他的面容却极为普通,毫无出众之处,属于那种扔到人堆里便很难再被找出来的类型。
不过屋内之人皆是阅历丰富之辈,仅仅一眼他们便能看出,眼前这人定然是戴了面具,以此来掩盖自己真实的容貌。毕竟以他这般超凡脱俗的身姿和气质,又怎会生得如此平凡无奇?
李世民道:“不知兄台姓名,想问什么?”
“秦川,想问世民兄为君之道。”
李世民心中一震,看了看江源,这话不大好说啊。
“你说实话,我也想听。”
李世民拱了拱手:“为君之道,重中之重乃是要深谙选贤任能之理。倘若君主无法做到这一点,即便拥有最为精妙绝伦、堪称完美无瑕的国策方略,然而在具体执行之时,如果未能任用合适之人去推行落实,那么在实际施行之际必然会偏离正轨,难以得其要领和精髓所在,最终导致所有的良策美意都化为泡影,变得徒劳无功。毕竟再好的政策规划若没有得力之人去操作实施,也不过只是纸上谈兵罢了,根本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与价值。因此,对于一位英明睿智的君主而言,能否精准地选拔出德才兼备的贤臣能吏,并委以重任,让他们各司其职、各展所长,乃是关乎国家兴衰荣辱、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
“大乱之后,又如何实现大治?”
李世民看了看江源,才答道:“经历过战乱之后实施教化相对容易些,就好比饥饿之人对于食物会更容易接受一样。如果作为君主能够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有针对性地对前朝遗留下来的种种弊端和不良政策予以纠正和改革,坚决贯彻并践行“以静求治”这一理念所倡导的去除奢华、节省开支的原则;停止武力征伐转而大力提倡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广泛传播恩德并且施行恩惠于民的政策;减轻百姓们沉重的徭役赋税负担,那么必然会使得朝廷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民众也将会像回声响应原声一般积极响应君王的号召与举措,如此一来,无需急于求成便能迅速取得显着成效。待到中原地区得以安定繁荣之后,边远地区的人们自然而然便会心悦诚服地前来归附了。。”
“昔日文帝杨坚登基,不也是厉行德政,谁料两世欲亡?”
李世民默想片刻后:“只可惜还差了一着,否则隋室将可千秋百世的传下去。”
“差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