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脚功夫,若单论气力,自是拳头胜过手掌。但高手过招,多半都是掌法居多。究其原因,拳法以力取胜,直来直去。掌法却是刚柔相济,变化多端。尤其内家高手,掌法之中,往往携带暗劲,防不胜防。故而拳谚有曰:“宁受十拳不要紧,不接一掌见阎王”。
当然高明武学,拳掌变化由心,并不拘泥。大正神拳虽尽是掌法,却也不碍取个“神拳”的名目。
两人四掌相交,“砰”然一声巨响,仍是各自一晃。
盛秋枫面色阴沉,这两招下来,自己竟未占到丝毫便宜。他性情孤僻,不爱抛头露面,江湖阅历却是不缺。萧平安与盛家有怨,自也有人与他说起,萧平安有这么一门爆发力极强的功夫。
大正神拳机缘巧合落在峨眉派手中,却与峨眉一派路子迥异,已绝迹江湖多年。但天下武功,万变不离其宗。虽不明究竟功法,但这拳法能打出超出本身境界的内劲,不离“运劲、行气、爆发”六字。此等武功对经络压力不小,也难持久。
瞧萧平安手上力道,尚有余力,冷笑一声,待他发招。这拳法凌厉,自己守势难逆,一时还不得反击。
果然萧平安双掌如风,接连又是三招,“量凿正枘”、“禁暴正乱”、“正点背画”。
如今他武功日强,对这套拳法的领悟也是越来越深。抬手之间,刚猛无俦,掌掌皆有开碑裂石之力。
院内众人都是目瞪口呆。萧平安竟是压着盛家长老在打!赫赫凶威,虽不是直面其拳,也叫人心头寒起,身上发毛。
唐中秦双目浑圆,已是震惊的说不出话来。萧平安这几招威势,比嵩山之上,又是大大进了一步。
唐中汉却是眉飞色舞,双手攥拳,瞪大了眼睛,嘴上一句“好”字都险些说了出来。
跟随盛秋枫一同进来的青壮,其中不乏好手,此际纷纷退让一旁,神情各异。多半都在拿自己与萧平安比较,随即又都是摇头。
五招接过,盛秋枫快吸口气,真气在体内一转,已是蓄势待发。接下第一招,他便去了小觑之心,已是尽力往高处看这萧平安。以他斗力境中段的修为,一口气连发五招,气势不减,已是极致。他衡山派的仙霞劲内力再是绵长,这一口气也该竭了。这口气转化之时,便是攻守相易之机。没了这爆发力惊人的拳法依仗,这小子便当原形毕露。
闪念之间,萧平安双掌左右拍来,又是一招“守正不回”。威势非但不衰,更有变本加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