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的学校算是团体学校,因为大部分人都是这些年从粤省过来的人,有一些条件较好的人捐钱办学,主要为这些老乡的孩子提供教育机会,免得他们当一个睁眼瞎的文盲。
这一方面当然是献爱心做好事,也有团结同乡的目的。
众所周知,这一带现在是三不管地带,治安非常混乱,如果他们不捐钱助学,这里这么多的孩子都会没有书读,没有文化就没有出路,最终男的可能会瞎混,甚至加入社团,成为不稳定因素,而女孩更简单,最终只能沦落风尘。
他们这些比较有钱的,要赚钱也很艰难,都还是在这一片开工厂、作坊赚钱的,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但是他们也担心,这个地方混乱以后,对他们来说其实也是不安全的,就当是花钱消灾了。
有了这个认识,这些早一步先富起来的人凑了一些钱,就把学校办起来了。
当然了,相对于这一片十几万人的人口规模,要上学的孩子至少上万人,要建一所容纳这么多学生的学校那是不可能的,而且这里的人因为老家不同,也分为不同的群体,他们都是各自团结起来的。
于是很多规模不大的学校建立起来了,只不过钱还是不够,条件也很简陋,要想去读书,也还是要交钱,只不过交的钱相比私人学校会少一些。
不过华夏人注重教育的通性是不会改变的,只要稍微有点条件,他们就会把孩子送去读书,为了孩子的前途,他们吃再多的苦都愿意。
老板娘夫妻俩在畅想未来,陈晋等人却在大快朵颐。
今天来的人,除了伊莲娜等法兰西人,其他华夏人基本都是北方人,对于这种重油炒出来的炒粉炒面炒饭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