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高成出来说话了,当初因为景德帝替这些过气皇亲建府邸的时候,他曾同范嘉言打过交道,知道这位玄城县令的断案能力。他说:
“陛下,都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选贤任能,不要去考虑他的关系和出身,而是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据臣所知,范大人在玄城县令任上,每逢刑讼大案,他都能事必躬亲,断案之时刨根问底,让真凶无所遁形,坊间百姓提起他都是交口称赞。如果范大人不能任刑部尚书,那陛下岂不是沧海遗珠?还望陛下三思。”
啊哈,高成老爷子说的有道理,咱的这位老岳丈为官清廉,且善于断案,如果就让他做了一个光拿俸禄的严国公,他岂不是要闷出病来?还有,咱娘怎么死,还是个悬案,以前是豺狼当道,老岳丈也没办法深查,现在,他可以放开手脚去抽丝剥茧,替咱找到真凶了。嗯,咱这回就内举不避亲吧。
“好,高爱卿言之有理,朕准奏,朕委任范嘉言为刑部尚书。”
范嘉言赶快出列,领旨谢恩。高笙书道:
“严国公,你就任刑部尚书之后,首要之务就是,速速查明当年韩国公魏夫人遇害案的幕后真凶,朕等着你的消息。”
“臣遵旨。”
接着,高笙书又根据葛雄飞的建议,将近期拖延的一干事务都作了明确,朝中众臣见他处理政事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心中也是钦服。
然后,高笙书抛出了自己的问题:
“诸位卿家,朕观古之兴衰,察今之治乱,深感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贤才者,国之重器,社稷之栋梁也,我朝若无贤才辅弼,纵有九重宫阙,亦如广厦无柱,虽拥四海之富,终成无源之水。
“而我朝沿用的九品中正之制,已成膏粱子弟盘踞朝野之天梯,弊病丛生。长此以往,将导致政务荒废,社会动荡,朕以为,此制若不除之,国将不国。诸位卿家以为如何?”
高笙书的这番话,石破天惊,令朝臣目瞪口呆。今天朝堂的许多人,正是依靠这九品中正制上位,尸位素餐,却享尽了荣华富贵。而且,这项制度,还可以让他们的子孙世代都能享受到朝廷的红利,从内心来说,他们都是这项制度的强有力支持者。因此,面对高笙书的言辞凿凿,他们一时却都不作轻易表态。
高笙书见自己作为一国之君的提议,却是无人附和,他心里不免有些愠怒。正在此时,有一人走了出来,高笙书一看,正是他的昔日同窗王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