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辉看到梁松的那一刻,眼泪夺眶而出。他颤抖着声音说:“梁叔,我以为我出不去了……” 梁松走上前去,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别怕,孩子,我来了。” 他的声音虽然平静,但却透着一股让人安心的力量。
梁松仔细检查了一下小辉的身体,确定他没有受伤后,便搀扶着他慢慢往回走。一路上,梁松耐心地给小辉讲着在山林里辨别方向和应对危险的方法,小辉则认真地听着,心中满是对梁松的感激和敬佩。
天色微明,梁松搀扶着小辉回到了民兵连集合点。一夜的奔波搜寻让他疲惫不堪,脚步也有些虚浮。此时,他身上那件迷彩服早已惨不忍睹,被荆棘划得稀烂,布条在晨风里无力地飘动着,就像一面饱经战火的战旗。而他的手臂、脸颊也被荆棘划出了一道道血痕,汗水一浸,火辣辣地疼。
可即便如此,他背上新兵小辉的装备却一件不少,整整齐齐地背在身后。小辉看着梁松这般模样,眼眶不禁红了,声音带着哭腔说道:“梁叔,您为了找我,弄成这样,还把我的装备背回来……” 梁松轻轻拍了拍小辉的肩膀,声音沙哑却坚定:“傻孩子,保护你们是我的责任,装备也不能丢。”
简单地交代了几句后,梁松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草草洗漱一番,吃了几口简单的早饭,他正准备稍作休息,却得知扶贫干部要在河边建凉亭,乡亲们都纷纷前去帮忙。梁松心中一动,守护村子的责任感让他瞬间没了困意。他深知扶贫干部是为了村子好,这凉亭建成后,不仅能给乡亲们提供休闲的好去处,也有助于村子的旅游开发,他怎能置身事外?
于是,梁松换上一件同样洗得发白但干净的旧工装,匆匆赶到了河边的施工现场。此时,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大家分工协作,有的在搬运木材,有的在搅拌水泥,还有的在搭建框架。梁松环顾一圈,径直走向那堆木材。他目光一扫,挑中了一根比别人扛的都要粗的木头。
那木头又长又沉,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合力抬起都有些吃力,可梁松咬了咬牙,双手稳稳地抓住木头底部,腰一挺,腿一蹬,硬生生将其扛在了肩上。
扛着沉重的木头,梁松一步一步朝着搭建地点走去。他的脚步沉稳有力,每一步都踏得坚实。额头上的汗水不停地滚落,浸湿了他的衣衫,但他毫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