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什么德行,想必爹是知道的。
今天闹这一通,也只是个开始而已。
爹,你点头吧,让我们和二弟分出去吧。”
这话让所有人都有了各自的心思。
唯独王四平的妻子不敢说话。
招惹小天师,唆使村民闹事,是她夫君的提议。
现在出事,家里人不怪她,已经是天大的好事了。
所以低着头默默哭泣,一个字也不敢说。
但其他人不会就这么看着。
村长一共四个儿子,除了最小那个,全都成家了。
三个女儿,两个嫁出去很远,小女儿嫁给王四平。
这还没多久呢,便成了寡妇。
可这能怪谁呢?
还不是村长贪心,听信王四平一家的挑唆,变成如今这个样子的。
“分家?
我不同意,除非我死。”
村长的婆娘大声吼了出来,孩子们全都看了过去。
“娘,你凭啥不同意啊?
难道要让所有人死在一起吗?
真要那样的话,逢年过节时,谁给你老上香?”
大儿媳妇说道,言语有些不敬。
“是啊娘,你不能拖着我们兄弟一起死。
除了老四,你看我们三家都有娃娃,这天眼看就要黑了,要吃没吃,要喝没喝。
反正我不管,你二老愿意也得愿意,不愿意,也得点头。
当家的,抱着孩子我们走吧,现在离开,能在天黑前回到我娘家。”
老二媳妇如此说道。
村长的儿子们并没有多少孝心。
如今这个局面,谁都想走。
毕竟王四平的妻子,也就是他们的三妹怀孕了。
现在不分家,不离开,以后就得多养两个吃闲饭的。
于是老二附和媳妇的话,站起来说道:“爹,娘,大哥,弟弟妹妹们。
别怪我心狠,眼下的情况是保住一个算一个。
我媳妇娘家日子还算过得去,为了我的孩子,我没得选。
你们保重。”
话闭起身抱着最小的孩子,妻子牵着最大那个,假模假样的给村长夫妻磕了一个头,起身,头也不回的离开了这个破败的院子。
“爹娘,孩儿不孝。”
老大也站了起来,拉着自家婆娘儿女磕头,啥也没说就走了。
接着便是第三个儿子,四年前娶的媳妇,刚进门就遇到干旱,小两口十分谨慎的选择不要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