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时候,一封国外来信,就可以成为借口。
他家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她爸妈是海归。
两人的职业也不是国家特殊人才,只是中学老师。
老师是最容易被改造的人,要不然臭老九怎么来的。
她先把自己屋子东西收拾收拾,有机会再把爸妈房间整理。
一眨眼就要过年了。
现在过年的好东西一点都不多,什么东西都是按量供应,按级别供应。
想吃点肉,只能拿肉票去买,冉家一家全都有工资,可是肉还是不能经常吃。
除夕这天,冉秋叶的哥嫂和孩子都回来了,她有两个哥哥。
家里只有她没结婚了,哥哥都已经结婚单位分房出去住了。
冉秋叶过了今天就,1966年就23岁了,在十八九岁就结婚生孩子的时候,她这个年纪已经属于大龄女青年了。
冉爸冉妈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对于这个年纪还没结婚着急也没用。
现在闺女有工作,有工资,慢慢找,不着急。
哥嫂都生孩子了,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桌子小一点还坐不下呢。
有肉有蛋还有鸡和鱼。
鱼是别人私下自己钓的,买的,年年有余嘛。
鸡也是和人家偷偷买的,过年饭桌上要有鸡。
肉和鸡蛋就是在供销社买的。
豆腐抢到一点。
这个年夜饭,挺丰盛的了。
家里的录音机在播放着新闻,冉秋叶听到新闻里说召开会议,说突出政治五项原则。
……
剩下的一听就能听出来。
冉秋叶听完之后问她爸:“爸,看样子要起风了?”
政治敏感的人,都能听出来一些东西,因为1965年1月份开始,领导人就透露了一些信息。
再加上建国之后,公私合营等问题。
“是啊,起风了。”
他们绝对不会想到,最先受到冲击的就是学生和老师。
因为不知道和什么人作斗争,就把以前的那一套直接搬用。
老师也成了最先受到波及一波人。
现在家里有小孩,冉秋叶也不敢问她爸。
等到哥嫂离开后,家里只有三个人了。
冉秋叶才问她爸:“爸,你觉得咱们离开北京去香港怎么样?”
因为国外她爸妈肯定是不愿意去的,那香港也是自己国家的,接受起来好一点。
冉爸爸奇怪的看着冉秋叶:“秋叶,你怎么突然想去香港了?咱们现在留在北京挺好的啊。
有工作有房子,还要教书育人,为国家做自己的贡献多好。”
去了香港,香港现在还没有回归,总归不是自己家。
冉爸爸对发展建设国家愿意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