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龙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说道。
实验开始了,这只散发着梦幻紫蓝色荧光的七臂海星在水中缓慢地移动着,它那奇特的腕腹侧的具步带沟,沟内伸出管足,管足带有吸盘,能够灵活地抓住周围的物体。只见它缓缓地靠近一只蛤蜊,用吸盘紧紧吸附住蛤蜊的外壳,然后通过管足把蛤蜊牢牢地固定住。接着,七臂海星又伸出了它的胃部,把消化酶注入到蛤蜊的体内。不一会儿,蛤蜊的外壳就被打开了,七臂海星开始吸收其内部组织。
“它的捕食方式真是独特,利用消化酶在外部进行初步消化,然后再吸收营养。”
一位值班坚守观察的科研人员感叹地对实验室里正忙着记录的信息分析师说道。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科研人员实行了早中夜三班制密切观察着七臂海星的捕食行为,并详细全面地记录下它对不同猎物的捕食频率和成功率。他们发现,七臂海星对贝类和软体动物的捕食成功率比较高,而对甲壳类动物的捕食则相对困难一些。
七臂海星在海底的移动方式也十分有趣,为了详细探索研究其在移动方式上的行为规律,潜龙和同事们决定深入研究它的管足结构和运动机制。
他们利用显微镜细致入微地观察着七臂海星的管足,发现管足内部有着复杂的肌肉结构。这些肌肉组织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了管足的伸缩和移动。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模拟出不同的海底环境,观察七臂海星在不同条件下的移动能力。”
潜龙提议道。
科研人员又制作了不同坡度和粗糙度的实验板,将七臂海星放在上面,详细观察它的移动情况。他们发现,七臂海星在陡峭的表面上移动时,会调整管足的吸附力,以确保不会滑落。而在粗糙的表面上,它会更加缓慢地移动,利用管足的吸盘紧紧吸附住表面。
“它的移动方式非常灵活,应该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海底环境。”
一位科研人员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在实验记录本上留下了这样一段总结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