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官员私下往郑学士的府邸送礼,算是提前庆祝郑学士的升迁。
等到杜公公宣读完圣旨,郑学士的额头已是青筋暴起。
“杜相想独揽大权,也不必打破前辈们定下的规矩。”
等杜公公离去,郑学士开始迫不及待的向杜学士发难。
“规矩?什么规矩?”
杜学士明知故问。
“你是首辅,岂能揣着明白装糊涂?”
郑学士发出了一声冷哼。
“诸侯骄纵,与礼部约束不力有着很大的关系,至于刑部,陛下一直认为刑部效率低下。让你分管这一摊,也是看中你的魄力。”
杜学士的搪塞半真半假,显得极有艺术。
“如果本官没有记错的话,这一摊原本是刘学士负责。”
郑学士立刻抓住了其中的漏洞。
“你说得没错!”
杜学士轻轻点头。
此时其他几位学士也看向首辅,想知道他要如何应对。
这其中,就包括刚刚入阁的铁学士。
“礼部与刑部的积弊,是数十年来逐渐形成,刘学士这才管了多长时间?”
杜学士早已准备了说辞。
“陛下让刘学士分管户部和吏部,看中的,是刘学士分管都察院时的刚正不阿,和对地方财政的熟悉。”
不等郑学士继续发问,杜学士接着说了下去。
这几句话,可不是在敷衍。
从卢学士能从都察院直接入阁,就能看出刘学士对都察院的管理,是卓有成效的。
通过组织赈灾,更是能摸清地方的真实状况。
郑学士看了刘学士一眼,发现刘学士的脸上已是阴云密布。
皇帝与首辅共同决定的事情,朝廷还无人能够阻止,郑学士不愿在此时树敌,只得偃旗息鼓。
回到自己的值房,杜学士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
杜学士在叹息,皇帝却笑得十分灿烂。
原因无他,太子在皇帝的怀中快乐地撒了泡尿。
赵院长也在,这老家伙坐在凳子上,脑袋低垂,对刚刚发生的这一幕视而不见。
皇帝抱着太子前往后殿清理。
等皇帝再次出现在御案后面,太子依旧被他抱在怀中。
“陛下要当心御史弹劾。”
赵院长轻声提醒。
当然,这也是规劝。
“等他大了,就不会让朕抱了!”
皇帝语气温和,嘴角还残留着淡淡的笑意。
赵院长对皇帝的行为并不赞同,不过也没有继续劝阻。
“内阁的这一次调整算是已经结束,说说你的看法。”
皇帝开口垂询。
赵院长时常出现在乾清宫中,其作用就是能及时的给皇帝提供有用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