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佗又接着说道:“司马师没有亲生儿子,因此只能从司马昭众多儿子中挑选最年幼的司马攸作为继承人,将其过继给司马师。然而,当司马师去世时,司马攸年纪尚小,显然无法承担起掌控政权的责任。于是乎,司马昭这位名义上的叔叔、实际上的生父便理所当然地掌握了权力!”
薛克俊又问:“在玄武门之变里,唐太宗李世民真的是被迫杀害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吗?”
赵佗微微一笑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你认为有几成是真的,真正的原因就是李世民本身就有野心要当帝王,还没建立唐朝时,当时没有利益冲突,所以两兄弟还可以一起并肩作战,但是建立唐朝后,只能一个皇位,作为太子的李建成,他的战功没李世民高,自然而然就会打压对方。打压到一定程度,李世民必然就策划玄武门之变来达到政变的目的。”
听到这里,薛克俊不禁感叹道:“原来如此,历史的真相往往被掩盖在胜利者的光辉之下。”
赵佗点点头,表示赞同。他接着说道:“不过,这也是人性的弱点所在。在权力和利益面前,亲情、友情都可能变得脆弱不堪。而李世民能够成为一代明君,也说明他有着非凡的才能和智慧。”
薛克俊若有所思地问道:“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样的历史事件呢?”
赵佗沉思片刻,回答道:“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反映了过去的兴衰荣辱。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珍惜当下,努力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同时,对于历史人物,我们也要客观评价,不能片面地将其神化或贬低。”
薛克俊点头表示明白。他知道,历史的复杂性使得人们很难完全还原真实的历史,但通过不断研究和思考,或许能更接近历史的真相。
薛克俊一脸疑惑地问道:“宋朝前期赵匡胤病危时,真的是传位给他弟弟赵光义吗?他儿子当时也已经二十五岁了啊!”
赵佗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轻声说道:“这就如同当年我为了取得合法性,声称任嚣邀请我去担任南海郡王一样的做法。历史往往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他们会尽力美化自己,让自己获得皇位变得合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