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子轻轻叹了口气,道:“不错,此事我们必须密切关注。不过,既然无法查探到更多信息,那便也不必再浪费人力物力。七日后,拍卖会自会见分晓。你吩咐下去,让所有人做好准备,届时务必以最佳状态出席。”
“是,阁主。”老者恭敬应下,随即转身离去,去安排后续事宜。
中年男子望着老者离去的背影,脸上露出一丝不屑:“商会?”
……
在武王殿的辉煌穹顶之下,晨光透过窗棂,洒在武永长那身沉重的黑色王袍上,冕旒轻垂,遮掩了他大半面容,却掩不住那份与生俱来的王者之气。他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如炬,缓缓扫过下方林立的文武百官,每一道视线都仿佛能洞察人心。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而复杂。五品以上的官员们,或站或立,各自心怀鬼胎,却也不得不维持着表面的恭敬与秩序。文臣之中,萧何作为百官之首,沉稳地立于队列前端,其后跟随着的是一群或精明或憨直的官员,他们或手捧奏章,或暗自思量,各自有着不为人知的盘算。武将行列,则以赵云与独孤博远为双璧,二人英姿勃发,气势不凡,身后的武将们亦是虎视眈眈,随时准备为国效力。
“众卿平身。”武永长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回响在空旷的大殿之中,带着不容抗拒的威严。百官闻言,纷纷躬身行礼,口称“谢大王”,随后缓缓起身,各自归位。
待得朝堂重归平静,曹正淳与刘公公分立两侧,手持拂尘,面无表情地宣读着早朝的规矩:“有事启奏,无事退朝。”这简单的话语,在众人听来,却如同催命符一般,让人心生寒意。
就在这时,一名大臣挺身而出,神色愤慨,他并未直接指向曹正淳,而是以一种更为隐晦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不满:“大王,臣有一事不得不奏。近来,朝中似有风气不正,某些势力借监察之名,行监视之实,扰得臣等不得安宁,臣恳请大王明察秋毫,还朝堂一片清明。”
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众多大臣的共鸣。他们或低声议论,或相互交换着眼神,显然都对这股不明势力感到深恶痛绝。片刻之后,又有数名大臣相继出列,纷纷表示赞同,并请求大王能够采取措施,遏制这股不正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