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阿根廷帝国崛起 > 第371章 萨尔塔省和直升机

第371章 萨尔塔省和直升机(2 / 2)

尼日利亚的石油诅咒,加纳可可经济的黑洞。

60年代的非洲农村,是新殖民主义的实验场。

60年代的拉美农村,是一场多方势力参与的文明绞杀。

60年代的欧洲农村,是进步祭坛上的文明断裂带。

60年代的美利坚农村,是资本与机械的拓荒场。

比起欧洲贫困区的农民,非洲的新殖民暴力,在阿根廷当农民不算太好,也不会太差。

阿根廷农村女性承担家务、纺织、饲养家禽,但没有土地继承权,但通过村办工厂获得经济独立。

工业化浪潮已开始冲击传统农业社区,农业机械化起步,农业劳动依赖畜力的情况开始大规模改善。

不少青年倾向进城务工,老一辈视其为背叛土地,但也有大量青年回流,科恩内阁限制农村人口大量迁移到城市。

1962年阿根廷政府缓步推出农业补贴,拖拉机数量迅速增长,氮肥使用量也猛增。

科恩内阁推行乡村更新计划拨款修路、通电,1964年阿根廷农村通电率已经突破60%,而且还在迅速增加中。

1963年,阿根廷的电视信号首次覆盖农村,但电视普及率不足5%。

几个农业大开发计划的实施,让阿根廷耕地面积达到了4200万公顷。

疯狂的开发,但理智的保护,让阿根廷没有重演美利坚的黑风暴。

大部分开垦的土地都很贫瘠,因为有农业科学院的指导,加上很多新农民的辛苦劳作,配合灌溉设施建设,产量也变得高了起来。

新的高产农作物品种更加适应边际土地种植,如第一年种植大豆或者花生,但当年的所有产出全部重新落回田地进行肥田,构建土壤碳氮循环。

同时合作社与养鸡场养猪场,还有各种下脚料,如屠宰场,城市沼气池建立合作,进行科学化肥田工作,使用大量的堆肥,实现禽畜粪污资源化利。

往往开垦半年到一年就可以形成半熟田,再搭配化肥,一两年就可以实现比较高的产量。

秸秆还田,建立蚯蚓生物工厂,菌根真菌接种等方式推广到很多农田开垦中。

新农民群体通过精细化农田管理弥补土地先天不足,通过农业合作社整合中小农户形成规模化经营,建立产销一体化,集中采购农资,

最新小说: 转生野炊日记 综影视穗禾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行捕司 时月仙途 四合院:开局从拜师开始 四合院:开局获得五柱之力 我在寰宇发布崩坏系列游戏 港片:让你零元购,你洗白当大佬 爱情江山朕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