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天下的局势可谓是波谲云诡、变幻莫测,帝鸿的二十万骑兵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气势磅礴地向南推进。仅仅用了不到四天的时间,他们便如雷霆万钧般在边关迅速集结,虎视眈眈地盯着对面的敌军。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原本就紧张的局势瞬间升温到了顶点,双方之间的大战似乎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边缘。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凝固了。
此时此刻,边关的压力如同泰山压卵一般沉重无比。原本镇守边关的十二侯如今都已归入肖牧儒的麾下,不敢有丝毫懈怠。为了应对这场生死攸关的战争,边关的三十万精锐开始有条不紊地层层调动。
然而,这所谓的三十万大军,实际上真正能够参与正面大规模作战的仅有十万士兵而已。其余的二十万大军,虽然同样身着戎装,但他们的主要职责却是负责参与守城,充当备用兵力。
这些备用兵与正规军相比,装备上存在着天壤之别。他们并没有配备正规的兵甲,手中所持的武器也大多是一些简陋的兵器。只有当正规军中有人不幸战死,这些备用兵才能够有机会被轮换到前线,顶替那些空缺的位置。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实在是令人无奈。近年来,大乾的财政状况一直处于巨大的压力之下,入不敷出。再加上长时间没有与胡人进行大规模的战争,朝廷自然而然地便削减了边境将士的盔甲供应。
而帝鸿所率领的二十万军队,可并非普通的军队,而是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骑兵部队!这支骑兵部队不仅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还拥有十万名奴隶以及另外十万名外族奴隶作为辅助力量,如此一来,其总兵力竟然达到了惊人的四十万之众!
如此庞大的军队,每日的消耗自然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也给边关的将士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毕竟,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想要守住边关绝非易事。
当然,帝鸿这些年来也并非无所事事。他深知要想彻底毁灭一个民族,就必须先深入了解这个民族。于是,他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通过各种手段,帝鸿成功地招降了不少乾国的将领和寒门学子。
在这些被招降的人中,最为出名的当属边军副将刘一鸣和郑工二人。这两人原本都是边军的大将,在边军中也是战功赫赫,声名远扬。然而,由于朝廷赏罚不明,再加上之前的一场大战中被帝鸿的军队包围,在各种威逼利诱之下,他们最终未能坚守气节,选择了投降帝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