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历史追光者 > 第56章 诸葛亮治蜀

第56章 诸葛亮治蜀(2 / 2)

蜀汉的制盐业较为发达。在诸葛亮的治理下,盐业经济成为了治国之本,铁为强国之根。

蜀地盛产井盐,其井盐产区分布广泛,东起云阳、西至邛崃、北到汶川、南至西昌的广大地区都有丰富的盐井资源。

据张华的《博物志》和刘敬叔的《异苑》记载,临邛县有“火井”,夜晚能发光照亮周围。人们先将火投入其中,稍后下面会发出雷声,火焰便会冒出,甚至可以用竹筒盛取井中喷出之物且终日不灭。火井旁还有水井,取井火煮井水,一斛水可得五斗盐,而用普通的火煮则产量较少。这里所谓的“火井”“井火”,实际上就是天然气。

当时,官方对盐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一般地区是一灶五锅,而蜀地能达到一灶十四锅,据《太平寰宇记》记载,甚至还有两灶二十八锅的情况,其一天一夜可生产大量盐,且质量上乘,色白如霜。

为了加强对盐业的管理和增加财政收入,蜀汉实施了盐铁官营政策。在诸葛亮的主持下,设立了司盐校尉、司金中郎将等职务负责盐铁事务。

例如,诸葛亮向刘备推荐的司盐校尉王连,在其管理下,盐业专营取得了丰厚利润,极大地改善了益州的财政状况。王连推荐的吕乂、杜祺、刘干等人为典曹都尉,他们在各地推行盐业专营,也都政绩显着。

这些人因在盐业官营中的突出表现而受到诸葛亮的重用。其中王连后来担任蜀郡太守、兴业将军,仍“领盐府如故”,在诸葛亮担任丞相后,又被调任为丞相长史;吕乂升任巴西郡太守、汉中郡太守等职,善于经济事务和后勤保障工作,在诸葛亮北伐期间负责军需粮草供应。

通过实施盐铁官营政策以及利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蜀汉的盐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为国家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支持,也成为了支撑诸葛亮多次北伐的经济支柱之一。

虽然历史资料对蜀汉制盐业的记载较为详细,但由于时代久远,具体的制作细节可能难以完全还原。蜀汉时期的盐业生产在技术和管理上都有一定的水平和规模,对当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蜀锦的发展更是离不开诸葛亮的悉心扶持。他亲自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时常亲临工坊,与工匠们交流心得。

最新小说: 斩神:开局假扮红缨,调戏林七夜 远古赛亚人:在诸天万界战斗 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不靠系统她照样在斩神杀疯 我在三国加个点 绍宋 奥特:修仙界吗?有点意思 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 水浒:大宋江山万里